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人在苦难中磨炼才能立得住

时间:2020-09-26

关于磨练与坚持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人在苦难中磨炼才能立得住 明朝王阳明的故事

王阳明一生的成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时间分水岭:40岁之前,他的生活是平淡的,安稳的,事业上虽没有大的成就,也算小有收获。在思想上总是摇摆于儒、释、道三教之间,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一句话:他没有很好地给自己定位。40岁之后,他的人生进入事业的巅峰,在学术上成为一代宗师,在事业上成了明王朝以为“重镇”的擎天玉柱,列入古代军事家的行列。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完全得益于生活对他的磨炼,那就是在贵州龙场驿被贬的三年。

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与瘴疠之气及毒虫鬼魅相伴三年,生死悬于一线,最后王阳明克服了生活、命运强加于自己的困难,不仅悟出了学问,同时也悟出了人生要成才的重要因素:须经生活的磨难、历练。日后,他多次与学生谈起事业上的成就时,心有感触地认为完全是拜那三年之“赐”:“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传习录》上)“若只好静,遇事变乱,终无长进。”(《传习录》下)“及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然后能有所见,始信孟氏生于忧患之言非欺我也。”(《与仁甫书》)“患难忧苦,莫非实学。”(《寄希渊书》)“患难困苦之余,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宜必日有所进,养之以福,正在此时,不得空放过。”(《与陈惟睿书》)“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年谱》)

分析这些言论,可见贵州的经历对王阳明是刻骨铭心的,也是大有收获的。这些收获除了他体会到“生于忧患”的古训的真义及良知之说外,再通过研究王阳明其他的文章、信札就可知道,王阳明之所以反复强调人生要历经磨难,才能对人生有帮助,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说的:立志与立心,是人生成就事业的两道铁门槛。

首先谈立志。www.guayunfan.com

王阳明在与友人的信札中,有许多次谈到人生之志有如在大海中航行的“舵柄”一样:“立志者,其本也。有有志而无成者矣,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志立而学半……圣人之学备矣。”“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自俗儒之说行,学者惟事口耳讲习,不复知有反身克己之道。善念者,本性也;本性为习气所汨者,由于志之不立也。故凡学者为习所移,气所胜,则惟务痛惩其志……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全集》,259页)

分析上述这些文字可以得出,王阳明谈到了一个有关立志、事功的重要问题:人生之所以有成就者,原因在于它有“志”,有了“志”,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就不会朝三暮四,就会心意专一。人生有涯,精力、体力都有限,如不专一,伸开巴掌,就会什么也抓不住。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都学不会、学不精。尽管王阳明没有在这方面展开论述,实际上已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和意思。也许人有了志可能没有成就,可有成就的人一定有志,自古就没有未有“志”而有成就者。可这个“志”是什么呢?从孔子至王阳明都没有详述,也许是这个“志”实在太宽泛,说不完全,不好做出定论的缘故。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不是立“业”而是立“志”。只有“志”立了,人生的事业有了主观基础,如树有了根,才会去努力灌溉,方能有效果。从“而立”到“知天命”这二十年中才是事业上有成就的时候,有了“志”才会竞业不倦,所以这个“志”大概是一个人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吧!所以,无“志”是睁眼的“盲人”,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会“因循苟且”,“随俗习非”,最后与世沉浮,一事无成,“归于污下”,终其一生。

知道了立“志”重要,可“志”又是如何“立”起来的呢?不可能早上一觉醒来就立了“志”了,那不叫“志”,叫临时的一些想法。朝三暮四,奋斗目标一日三变,有始无终,这些都不是立“志”。要立“志”,必须先去“习俗”。王阳明一直认为,“习俗移人,如油渍面,虽贤者不免,况尔曹初学小子能无溺乎”(《全集》,787页)。就是说社会中各种陈规陋习往往能遮蔽人的心志,蒙蔽其双眼,使对自己、对社会及周围的人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随“习所移,气所胜”,与之沉浮,所以往往是“志”一日三立,亦一日三变。王阳明认为要去掉此习所染,唯有一法,就是经过生活的磨难。只有经过生活的历练,又不为艰难困苦所折倒,这时才能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人不患无功,但患不自知,正是此意。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有效地行动,“知”与“行”才能有机地统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豪杰,就是这个道理。也只有到这时,才能发现自己平时的所谓“志”只不过如水上的浮萍,随时会飘散。因为它根本就不适合自己,自己也没有立此“志”的特质,对周围的情况,对自己以前形成的观念就会有一番新的认识。

因此,磨难是一块试金石,是否有“志”,是否真能立“志”,一目了然。只有在患难中立的“志”,才能永远属于自己,这就是王阳明说出的“百死千难”中得来的认识和体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年谱》),这也是王阳明从心志中求得的“良知”,他的“学”也从此涌出,一切事功从此“流出”。所以,他反复告诫朋友:人要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他自己经过磨难,心闲气定,遇事有良知,故能在千军万马中如闲庭信步,此是后话。否则,一旦社会出现什么情况就会没有主见,并对自己原先之“志”发生动摇,“遇事便乱”。因此,一旦碰上此磨难之机会,千万不要放过,“养之以福,正在此时”。因此,“立志”不是随便说立就能“立”,立志对于人是一门槛,不是容易的事。

其次谈立心。

“心”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指称比较宽泛的概念,既是“良知”的承载者,又是认知的出发点和归宿,还是善恶的仲裁者。既是精神层面上的“心”,同时又是物质的“心”。在与立志结合在一起分析时,“心”表现为意志、胆识、沉毅等品质,它与“志”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志”因磨难、事上有所“立”,也因事上而有成;人之“心”只有在事上磨,人才能遇事不慌,才能使“志”日有所进,所谓“静亦是,动亦是”。因此,所谓的立“心”指的就是通过“事”去磨炼人的意识、胆识与精神,使“心”能承载常人所不能承载的忧患,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极稳的心理素质。只有“心”有所“立”,才能使智慧“光明灵觉”,于事事物物方能有所取舍、决断,才能日积月累地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志”。哪怕历经“百死千难”,这个“心”也能把握好生命之“舵”,不会迷失航向。这样,方能在别人领略不到的时间、地点、环境方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来,这就是成就。这个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哪怕天塌了,地陷了,也永远属于你的。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这就是立“心”的过程,唯有经历这个阶段,人才有所成就、有所担当。所谓的“动心忍性”,就是把“心”放到事上历练,而且历练的程度甚是于人所不能受。从“筋骨”到“心志”,即从肉体到精神、思想,都要像经历炼狱一样进行煎熬,然后能经过这一人生的艰难历程,“心”能承载从身到心的磨炼,人就立住了,就能得到新面目。自古以来有志者多,可成就者少,这是重要原因。也说明从古至今,为什么成就大事业者基本上都是来自生活的底层,是因为血与火的苦坑历练了其常人所不具有的“心”“志”。

人虽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那这些“事”具体指哪一些呢?在王阳明看来,百姓日用,无不是历练之处。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全集》,144页)“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问,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全集》,41页)“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诉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全集》,92页)“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全集》,145页)“大抵功夫须实落做去,始能有见,料想臆度,未有不自误误人者矣。”(《全集》,170页)“民人社稷,莫非实学。”(《全集》,192页)“穷居独处,无朋友相砥切,最是一大患也。”(《全集》,216页)“将人情物理与良知看作两事,此诚不可以不察也。”(《全集》,217页)

因此,在王阳明的眼里,所谓的“事”囊括了世间的所有事情:家庭日常的琐碎杂事、监狱的诉讼官司、社会上的各种政务事、国计民生,还有与朋友切磋学术也是人生的历练“事”;甚至包括命悬一线的生死考验,如他被刘瑾追杀,在龙场与瘴气、毒虫为伍等,这些都是“劳筋骨”“饿体腹”“乏心志”的人生铁门槛。只有经过了这些“事”的历练,才能“增益其所不能”,才能经风浪、长见识、益精神、广心志。否则,人再有志向,也是空中楼阁,遇事便慌,如室内之花,见光便萎。只有遇过这些“事”,才能“动亦静”,“静亦定”,游刃有余。

所以,王阳明教人要在事上磨炼,实是有价值的人生经验之谈。他自己也曾在这方面有过认真的历练:在贵阳放逐,磨打自己的筋骨和心志。在庐陵当知县,尽管言贱位卑,却认真为老百姓办实事,虽只有短短的八个月,却做了许多便民措施。如为政不事威刑,以开导人心为本,清理囹圄、冤案,绝横征暴敛,立保甲以保治安,建立驿站、客栈以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建立城市规划,预防火灾,等等。在江西平乱时,政策宽大,只办首恶,胁从不问,建兴学校,正本清源。在广西镇乱时,政治招抚与军事围剿相结合,实行土流结合的民族政策,建立县治、关隘、要塞,兴建学校,“以夏变夷”,等等。正因为有如此的人生体验,王阳明的人生事业最终才有完满的结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在苦难中磨炼才能立得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浮生若梦氤氲了流年2022-09-26 06:39浮生若梦氤氲了流年[湖北省网友]122.144.179.239
    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能够让人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磨砺出更加坚强的内心。
    顶0踩0
  2. 我是男人我懂男人2022-01-25 22:22我是男人我懂男人[台湾省网友]203.34.240.209
    面对苦难,我们要学会坚韧不拔,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顶5踩0
  3. 烈酒醉的深2021-05-27 14:05烈酒醉的深[海南省网友]45.117.42.105
    真正的强者是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苦难只是磨炼我们的过程。
    顶0踩0
相关阅读
直面苦难的经典名言 苦难中的励志名言

直面苦难的经典名言 苦难中的励志名言

苦难,歌德,不幸,名言,精神,毅力,语录,到来,伟大的事业,丘吉尔,伏尔泰,伊索,别林斯基,多芬,塞涅卡,奥古斯,山本,巴尔扎克,德贝,普希金,柳之姿,狄尼斯,穆尼尔,纳素夫,罗素,维吉尔,车尔尼雪夫斯基,西塞罗,顾贞观,上帝

2011-04-20 #故事大全

多次经历或遭受艰辛和苦难 要勇敢承担艰辛与苦难 等

多次经历或遭受艰辛和苦难 要勇敢承担艰辛与苦难 等

不幸,生活,人生,家庭暴力,孩子,家庭,意识,社会,阿平,苦难,思想,性格,感情,父母,轻率地,工作,王鹏,一连串,个性,个人,主人公,作者,初中,前提,命运,媒体,学业,心灵,山路,巨大变化

2020-06-06 #长篇故事

从苦难中成功的名人说说经历苦难后成功的名人

从苦难中成功的名人说说经历苦难后成功的名人

苦难,人生,名人,不幸,弱者,都会,王国,结果,逆境,财富,到来,歌德,世界上,能干的人,比你,上帝,人们,名言,国家,天才,垫脚石,时刻,毅力,涅盘,灾难,精神,伟大的事业,因此而,因人而异,丘吉尔

2017-10-26 #短篇故事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苦难,故事,小说,人生,孩子,母亲,父母,非洲,莱辛,出版社,伦敦,做工,父亲,津巴布韦,灾难,电话,男主人,经历,老妇,见闻,草稿,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工作,励志故事,她自己,孩子们,对她说,有一天,何曾

2020-06-17 #故事会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苦难,故事,小说,人生,孩子,母亲,父母,非洲,莱辛,出版社,伦敦,做工,父亲,津巴布韦,灾难,电话,男主人,经历,老妇,见闻,草稿,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工作,励志故事,她自己,孩子们,对她说,有一天,何曾

2019-04-18 #故事会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苦难,故事,小说,人生,孩子,母亲,父母,非洲,莱辛,出版社,伦敦,做工,父亲,津巴布韦,灾难,电话,男主人,经历,老妇,见闻,草稿,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工作,励志故事,她自己,孩子们,对她说,有一天,何曾

2015-01-31 #长篇故事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2

苦难童年的励志故事:苦难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2

刘德华,周星驰,张学友,外婆,小时候,母亲,孩子,妹妹,爸爸,父亲,酱油,生活,童年时,一家小吃店,老婆,一家人,世代,兄妹,动作,出去玩,同学,学友,婆家,姐姐,家人,小孩,山林,市场,布料,庙街

2016-03-26 #故事会

蒋经韬‖苦难经历或众生苦难的经验是作家笔下开不败的疼痛之花

蒋经韬‖苦难经历或众生苦难的经验是作家笔下开不败的疼痛之花

苦难,文字,灵魂,作家,记忆,文章,武汉,伤口,疼痛,情感,文学,雨水,遭遇,中国作协,经历,人类,大地,思想,任荆,是人类,给我们,爱的,众生,世界,个人,作品,笔下,后记,先生,医院

2010-09-23 #短篇故事

稻盛和夫: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经历过次次苦难才会成长

稻盛和夫: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经历过次次苦难才会成长

稻盛和夫,人生,先生,人生哲学,公司,任正非,孙正义,稻盛,家世界,华为,修养,创始人,失败者,干法,心法,意义,成功者,活法,癌症,职场,苦难,软银,他已经,所拥有,有太多,日本航空公司,经三,航空公司,象中,一段时间

2017-09-2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