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三个故事”

时间:2020-09-15

我的思政课教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9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原标题: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三个故事”

本文作者:沈江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人大复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8年02期

转载来源:《北京教育:德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弄清讲哪些中国故事,也就是讲什么。中国故事孕育于中国几千年的璀璨文明和近代以来的苦难史之中。

可以说,中国故事就是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史、一部近代以来革命创造史和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红色故事、改革故事和传统故事。

一、红色故事:薪火相传,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显而易见,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高度重视和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道路中所呈现出来革命的理论、道路、英雄人物、思想文和精神理论为内涵的红色资源,成为党和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的三个故事,首先就要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教学之中。红色故事不能追求高、大、奇,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思想性、奉献性的人、物、事和精神的复合体。

“人”指的是近代中国历次革命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物”指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发生革命的场所以及后人所建的纪念场所,当然也包括仁人志士和烈士们的遗物;“事”指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对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革命和历史事件;“精神”指的是近代以来我国革命进程中所塑造出来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理念。讲好红色故事,就必须从以上四个环节立体地呈现红色故事,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故事与相关课程设置协调起来,使之贯穿于课程内容之中。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我们可以把红色故事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文化理念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讲授,找到三者之间的联系;在阐述爱国主义内容时,可以结合红色故事所彰显的革命精神来展现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相对偏理论,在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红色故事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智慧。红色故事所体现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生动的素材。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坚定不移牢牢树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才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

要讲好红色故事,就必须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写历史”“还原真相”的旗号大兴翻案之风,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攻击历史、诋毁英雄。历史虚无主义最大的危害就是歪曲历史,不能实事求是,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之中,人们就会逐渐忘记历史。没有历史,何来信仰?没有信仰,何来价值追求?正所谓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因此,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必须通过红色故事讲好历史。

红色故事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缩影,既是一部“英雄”史,更是一部“群众”史。要讲好红色故事,既要坚持历史事实,凸显红色故事的客观性,不言过其实,不巧言令色,也要坚持历史辩证法,理性公正地评述历史人物,不碎片化地对待历史,不薄古厚今。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串联起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追求则成为这段历史直至当下中国发展的“主轴”。

要讲好“红色故事”,就必须领悟和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全面、客观梳理、整合历史上有关仁人志士、革命英雄人物为科学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鲜活事例,据此向广大学生勾画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缘起和动力源泉,使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前进的指导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向着美好幸福生活前进的先进组织,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一道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引下合力作出的伟大选择;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既是国际大环境使然,更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的必然结果。正是这些选择、付出和成就,让我们有了“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务必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认知和阐发历史,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细致严谨的研究基础上寻求历史结论;要秉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增强学术本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从理论上深刻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又要讲好红色故事,从历史事实这个“现实”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回应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挑战的一种具体实践,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一种理性选择。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讲好红色故事。要讲好红色故事,既要深刻再现“红色故事”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同时也要深入发掘红色故事中令人深思的聚焦点,找准“红色故事”与现代的思想契合点。唯有如此,“红色故事”才能真正进课堂、进人心、进入大学生的头脑。“红色故事”的教育功效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而不只是作为珍贵的历史财富束之高阁。

二、改革故事:与时俱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就是一部改革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向大学生讲授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对中国这段奋进史所作的回顾和总结,为中国美好未来开启奠定基础;也关系到科学理性地回应当下各种不同声音,为协调全社会进行伟大民族复兴梦提供“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导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这也是一条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支撑的道路,西方敌对势力惯有思维必然会视之为挑战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特别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不可否认,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宣传工作,这其中讲好改革故事是一条重要途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讲好改革故事,就要对国内外有关中国改革的评价问题进行回应。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话语权的日渐加强,在有关中国的评价中正面、肯定、积极的舆论声音有所上升,但消极、负面声音依然存在,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等奇谈怪论。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在国内遥相呼应,企图搞乱我国,以便乱中获利。

针对这些杂音,我们首先要坚定道路自信。道路自信,就是要相信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同,这是一条追求合作、共赢、共享,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新型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伤害和掠夺,就谈不上“威胁”“掠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教师在讲授改革精神和中国改革开放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消极声音从事实、学理上进行分析和回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向学生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改革故事,就必须让大学生对改革本身有个正确的认知。在课堂讲授中,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来分析和解读。从积极方面看,改革赋予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大世界经济体足以证明改革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令人惊叹的认知。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激起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为伟大中国梦立志献身的信念和决心。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大数据时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日益频繁,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现象或意识倾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对于国情世情的正确判断,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基于此,如何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讲好改革故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改革故事,就必须促使广大学生深入体悟中国改革的艰难历程;知晓取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知晓我国如何找到了这条实现中国伟大变革的发展之路;了解中国发展进程所遭遇的国内外形势,明确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国家走向、民族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道路抑或改革不是托古改制,从不臆想古代所谓的“黄金时代”,而是注视未来,奋力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不进则退,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言。总之,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唯一路径,这是方向、原则问题。而只有认清改革的本质,我们才能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而非徘徊不前。

三、传统故事:不忘初心,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问题,要求全方位、立体地做好宣传工作。“四个讲清楚”实际上都与中华优秀传统密不可分,其中尤其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及文化的巨大影响。“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讲好传统故事。

传统故事是人们通过故事的形式,传播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个鲜活的传统故事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脉络。作为道德教育的素材,传统故事承载着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之一就在于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及其文化,为广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注入自信能量。传统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古代优秀道德文明精华的浓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价值。

让传统故事走进高校课堂,走上大学讲培,既增强了课堂内容设置的文化底蕴,又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和鲜活,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和有效性。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讲好传统故事的作用就更为明显。我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广大学生能够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让他们知道这是历史和现实发展必然的结果。这一显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但是,有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门课内含的潜在指向:探求支撑中国发展的民族精神动力之源,进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确立自信。这种精神动力恰恰蕴含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因此,教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讲授当中,在分析和解读近代中国历史时,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置,将课程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深入发掘并展现在课堂上,使大学生能够有直观和清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故事无疑是一个有效载体。在传统故事的解读中,让大学生找寻民族、文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传统故事;讲好传统故事,就要注重传统与现实的融合。现代“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是引领人们在这种涉及多层面的生命活动之中展开,领悟其丰富与复杂,而不是相反,变复杂而深刻的领悟为简单与外显的行为操练”。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授传统故事,必须增加师生互动,增强个体对于“道德”的认知,要将传统故事的精神要义转化为现代人的道德诉求的营养供给。

而如何提升转化效率就牵涉传统与现实有机融合的问题。前现代与现代、后现代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必然存在差异,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者多视角、多元化的“解构”思维方式,给我们在现代语境下看待传统故事带来了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消解传统故事解读中的“现代悖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当我们教导学生按照传统故事的所映射的道德规则,抑或遵照其定义的“好的道德品质”去做一件道德的事情时,道德理解的“现代悖论”常常出现,我们必须学会消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传统故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历久弥新。讲好传统故事,就必须坚持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辩证统一。传统故事带给我们的财富,不仅启迪新时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还启示我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也不能忽略继承。在讲好传统故事的过程中,要用传统素材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得让学生们爱听易懂,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形象。讲故事关键要讲出道理。道从论处,讲道理关键要从具体问题着手,围绕现实问题阐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引导广大大学生辩证、公正、客观地认知和解读当代中国,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信念,理应重视讲好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就必须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改革故事”和“传统故事”,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被动性”“无力感”问题的解决。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三个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三个故事”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三个故事”

故事,中国,理论课,红色,高校,传统故事,思想政治,改革,历史,大学生,中国故事,传统文化,革命,中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传统,问题,历史虚无主义,学生,总书记,道路,道德,近代以来,发展,思想,理论,进程,中华民族

2020-05-26 #故事大全

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基因的三个“度”

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基因的三个“度”

红色,思政课,基因,高校,思政,时代,学生,精神,青年学生,思想,情感,教学,故事,新时代,历史,意义,情怀,理想,课堂,立德,中国共产党,作者,内涵,学子,基地,大我,思维,树人,来源,温度

2011-09-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邓秀新: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

邓秀新: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

邓秀新,高校,思政课,刘洪,思政,中国青年网,华中农业大学,初心,校长,学校,思想,学生,本分,记者,老师,党委常委,你觉得,克思,邱少云,陈宝生,高校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好的,里一,一段时间,一大,东西,互联网,事件

2020-09-16 #小故事

上海高校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上海高校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中国,课程,思政课,学生,课堂,选修课,思政,问题,特色,教学,专业,学科,形式,名师,中小学,历史性,大国,大中小学,学校,教授,锦绣,纺织,老师,魅力,一体化,课堂上,东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全市

2019-08-28 #故事大全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高校思政课的融盐之道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高校思政课的融盐之道

思政课,人们,高度和谐,价值观,关键,故事,武汉,生命,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护人员,人和,中国,人性,共产主义,关系,创造性,力量,大学生,同学们,墓志铭,大海,方舱,理论课,物资,社会主义,疫情,社会,践行,马克思主义

2008-07-24 #故事会

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学生风采——我校公开课获第三届四川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

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学生风采——我校公开课获第三届四川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业化,活动,主题,公开课,四川省,大学生,一等奖,中国,习近平,中国梦,新时代,思政课,思想,学生,我校,领航,计划,组织,了学,黄艳,高校,作品,人员,团队,成就,老师,结果,课程,发展

2020-05-29 #故事会

看看高校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综述

看看高校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综述

思政课,学生,全国高校,大学生,教育部,故事,思政,创作,让学生,公开课,小标题,方式,理想信念,吴争,我心中,高校,中国梦,南开大学,作品,历史,同学们,师范学院,情怀,教师,教学内容,汉江,理论课,老师,视频,艺术

2015-03-29 #故事阅读

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激火高校思政课堂

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激火高校思政课堂

思政课,中国故事,学生,教学,教师,示范课,思政,活动,内容,方面,课堂,有机结合,高校,专题,大学生,师生,故事,理论,组织,集体行动,课程,马克思主义,建设,教育,习近平,工委,教育教学,新时代,经典故事,中国

2020-09-0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