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十大经典古文 汉语精髓

时间:2020-09-11

中国神话故事的古文形式

提示:本文共有 68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烟花对今之现状既深不以为然,又痛心疾首。烟花认为对古文的学习必不可少,因为这是研究、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必经之路。

因此,烟花斗胆邀请了一些论坛的朋友,一起参与评选“十大经典古文”的活动。希望借此契机,提起论坛朋友对学习古文的兴趣。上榜的经典文章更可以为广大朋友在学习的途中导读。(参与评选的朋友有:周瑜、暮雨晨风、月儿。在此烟花表示真挚的感谢。另外,烟花还要感谢心姐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 好了,闲话少叙。下面立即进入正题:

第10名 周敦颐《爱莲说》

文章简介: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始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用“出淤泥而不染”来比喻君子的性格、为人。

上榜理由:无疑,《爱莲说》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的《爱莲说》一出,以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后来就成为一种通用的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敦颐在这一点也有一个开山的意义。因此从写作手法上看,也是一篇佳作。周敦颐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然而构思精巧、立意高尚的《爱莲说》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经典指数:5 影响指数:5 流传指数:6 综合指数:5

第9名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章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在政治上,提出庆历新政十项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

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不能实现,

被罢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十一月转邓州。范仲淹见书后,即在他所辟的

风景百花洲内的花洲书院伏案疾书,一夜之间,完成其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

滕子京读后,爱不释手,心中非常高兴。

文中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其叙事之扼要,写景之生动,议论之精辟,都达到极高的

境界,文中有大量的骈语偶句,将辞赋与散文两种体裁熔为一炉,既富有韵致,又富有诗意,读来兴趣盎然。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之言,也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上榜理由:

《岳阳楼记》全文不过360余字,但气势磅礴,文情并茂,内容博大,思想高尚,文章流传千古。

这并不奇怪,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是由文字组成的,而且是由范仲淹一生的曲折奋斗历程和高尚的品格铸就的。正如鲁迅所说:"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没有范仲淹的曲折经历,决然写不出如此好文章。没有范仲淹的高尚品格,也决然呐喊不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

范仲淹与他的《岳阳楼记》,确实有着很现实的教育意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仲淹的政治见解。这两句名言,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也自然地包括对朋友的期望。范仲淹这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感动和启发了无数后来的爱国人们。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又身处逆境,能具有如此崇高理想和伟大的抱负,是难能可贵的,这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就是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经典指数:6 影响指数:5 流传指数:6 综合指数:5.5

第8名 李斯《谏逐客书》

文章简介: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前247年西入秦国,最初拜为客卿,后任廷尉等植,官至丞相.在秦王赢政亲政期间,协助秦王做了大量工作,为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谏逐客书》是他少数比较著名的著作之一。李斯作为一名政治家,必然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当时的情势肯定有一番考虑.当时秦王已经下了逐客令,情势对自己很不利,他万急之中写了这篇谏书,使局势转危为安。

上榜理由:这篇文章虽然是几千年前写的,但是对现世仍有重要意义。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不能因为这些技术是外国的,这些人是外国人而把他们拒之门外或者驱逐出境。从这点意义上说,《谏逐客书》的思想,到现在还被广泛应用着。再从文章上看,《谏逐客书》是我读过的秦朝少数几篇有名的文章之一,我觉得写得非常好。这篇文章是一篇逻辑严密,构思巧妙的政论文,很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谏逐客书》对如何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有大海般的胸襟。如此便能看淡生活中的挫折,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会使人与人的相处更加轻松。平日要广交朋友,如此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而精彩。

《谏逐客书》虽然是古代的一篇政论文,但是它闪着文学的光辉,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论是为政,还是做人,他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犯一些无谓的错误。它是一篇惊世骇俗而巧妙无比的文章。 经典指数:6 影响指数:7 流传指数:5 综合指数:6

第7名 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章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由于当时政治黑暗,这使他愤世嫉俗,于是躬耕自资,隐居简出。其间他有机会同农民广泛接触,当然便爱上了田园生活。于是乎,他对田园的热爱,以及他特有的不愿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便跃然

“田园诗”上了。《桃花源记》虽不是诗作,但也表现了一个诗人明朗清新、朴实自然的文笔。《桃花源记》就文字而言,可谓精矣,笔墨不多,着实让人百读不厌。文章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美景——世外桃源。这个“桃花源”,如果想问“桃花源”在哪里?它就在陶渊明的心里,在他的精神里。而这个心灵和精神是多方面因素混合发酵,最后酿出的这么一杯美酒,它是人们精神荒漠里的一种甘露给人们心灵一种慰籍。 上榜理由: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人们称他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说他写的内容,或者说诗里的乐趣很多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他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史上有他独立的地位和他这种生活铸造的风格是有关系的。而这样一种风格看起来很一般,但是很难达到。因为这种风格的名字叫:返璞归真。写得斑驳、写得缤纷五彩,当然很好,但是不是最高境界,再提升一层,那么这种平淡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所以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不多的几个,历经千年始终被人们当作学习楷模的这样一个大诗人。

从写作特点上看,《桃花源记》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构思巧妙,富有小说色彩。层层伏下悬念,又逐层解开,紧紧地吸引住读者。《桃花源记》也极具现实意义,陶渊明设计桃花源理想社会,实际上也就以艺术的形式,概括地提出了当时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希望过一种安定美好的生活的社会问题。 经典指数:9 影响指数:6 流传指数:6 综合指数:7

第6名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文章简介: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其中“永州八记”尤为著称。

请注意文章的题目,本文不题作《西山游记》、《西山宴游记》,而是前加“始得”二字。柳宗元游永州山水,并非从西山之游开始,但因在游西山后才发现了西山之奇,且有独到的精神体验,所以冠以此二字。 “始得”二字起了贯穿全文的作用。第一段写平日所游,结于“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物”从反面为“始得”之出作了准备。第二段写西山之游,游前的“望西山,始指异之”“始”起奇异之感而未得;“然后知西山物立”暗点“始得”表现了自己对山外的感受;“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游于是乎始”,正面应题,在表现了内在感受后收住。“始得”二字是全文关键。也请广大朋友学习时候应当注意一下。

上榜理由:《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它仿佛“永州八记”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永州八记”,能以巧夺化工、穷微入妙的笔触,描绘出一处处山水景物的特色,引人入胜,这是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上的又一突出的成就,它同样是值得我们今天吸取、借鉴的。作者从西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有人因为读了本文,特地去了西山游览,然而结果却令他失望。其实,这并不奇怪,剑桥也许并不美,但是在徐志摩笔下,剑桥可以是天上虹。只有景色与心境完美的结合才能有如此美妙的文章。这篇文章也是烟花最喜欢的古文之一了。 经典指数:10 影响指数:7 流传指数:6 综合指数:7.5

第5名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章简介: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

校侍中等职。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上榜理由: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既为作者忠谏和智谏的精神所感动,又为文中对为政之道的哲理性分析所折服,这是一篇警世妙文。魏征已远去,但其阐述的一些为政要义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贯穿于劝谏始终的"德"字,如果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用来警戒和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将有很大的裨益。

对于十思,烟花去了一下,帮读者归纳为以下十点:一忠诚之德。二爱民之德。三团结之德。四公正之德。五奉献之德。六勤奋之德。七务实之德。八谦学之德。九节俭之德。十清廉之德。这十思不愧是为人处世的典范,字字精辟啊! 经典指数:8 影响指数:10 流传指数:6 综合指数:8

第4名 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简介:王勃(650—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中最杰出的文人,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因作文得罪唐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

勃渡南海省父,风送其至滕王阁盛会,即席赋《滕王阁序》,举世震惊,万古不朽。后王勃继续往广西省父,于途中不幸溺水受惊而死。一代文曲星,离开人间,归返天庭。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

本文特点:文章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结构美;整散结合、节奏和谐语言美;定点取景、虚实映照构图美;含蓄委婉、精练典雅蕴藉美;雄阔放达、竣逸超拔情感美。

上榜理由:王勃《滕王阁序》的上榜理由烟花实在不想多说了。《滕王阁序》虽是一篇骈体序文,但声情并茂笔端含情,文辞富丽曲调宛转,通篇光彩闪烁如万斛珠玑。 可惜天妒英才啊!惜哉!痛哉! 经典指数:9 影响指数:7 流传指数:10 综合指数:8.5

第3名 庄子《逍遥游》

文章简介:《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由于烟花对《逍遥游》也看不懂,因此就不多说了。

上榜理由: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因此,从传统创作思路、文章框架、结构手法这些角度剖析《逍遥游》,实难窥其妙处。

“以寓言为广”是庄子散文经常采用的创作手法,庄子“著书十万余言,人物天地,皆空无事实”。在庄子看来,寓言故事比抽象的思辨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位有意识创作寓言的作家。本文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可谓妙笔纵横别具一格。

庄子的《逍遥游》本来有争夺冠军的实力的,但因其思想过于飘渺、空洞,因此烟花只把它排到第3。 经典指数:9 影响指数:10 流传指数:8 综合指数:9

第2名 韩愈《师说》

文章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韩愈也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韩愈开篇即将“传道”作为“师”之首要职责。所谓“传道”就是要传授孔圣儒学之道,并且,“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传道”之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他要很认真地向人们重提孔子“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教诲,讲述孔子学无常师以求获闻大道,以期学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幼”地择善而从,唯“道”是求。《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本文里有些精炼的含意深刻的语句,常被后人运用。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

上榜理由:《师说》文笔简洁流利,结构严谨,把从师的道理和师的作用在于传道受业解惑等方面,论述得很精当透彻,富有启发性,令人信服。并且《师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是放之万世而皆准的学习态度。 经典指数:10 影响指数:10 流传指数:8 综合指数:9.5

第1名苏轼《前赤壁赋》

文章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赋分三层意思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前赤壁赋》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

上榜理由:读至全篇,你会觉得自已处于一种月光水色的笼罩之中,聆听一个哲人向你阐述人生的道理。文中人只有苏子、客;物有舟、酒、箫,背景则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我国古代文人能够抒怀吟哦的一切道具、环境都摆了出来,来迎接一段惊人警人之语。 文章看起来有些消极、无奈,但消极中含有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正是苏大家的精妙之处。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此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经典指数:10 影响指数:10 流传指数:9 综合指数:10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十大经典古文 汉语精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电影《古玩》以鲜明人物 凝重历史 意外结局 传递古文化的精髓

电影《古玩》以鲜明人物 凝重历史 意外结局 传递古文化的精髓

古玩,金爷,周王,古董,海王村,文物,佛头,土地,赝品,日本人,古物,人们,后人,国人,文化,电影,郑大圣,梦想,中国,世界,世人,下品,个人,乱世,关系,历史,华夏,古玩商,年代,宝物

2009-09-19 #经典故事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承载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承载

成语,比喻,特点,A.,B.,C.,D.,形象,意义,文化,富于表现力,汉语言,多来,历代,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处世哲学,寓言故事,情况,精髓,精华,神话传说,用法,语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古典诗文,表达效果,喻原,来比

2020-08-05 #故事大全

文言文翻译法之一: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

文言文翻译法之一: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

文言文,实词,语言,书面语言,中华民族,意思,文言,传统文化,中华,文章,现代文,口语,古文,名词,意义,词汇,词性,道路,一个国家,口头语言,现代汉语,中国,代词,代入,使用者,单音节,动词,小溪,小河,形容词

2012-01-02 #故事大全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承载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承载

成语,比喻,多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A.,B.,C.,D.,古典诗文,惯用语,民间,歇后语,谚语,意义,文化,汉语言,历代,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处世哲学,情况,精髓,精华,用法,语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表达效果,喻原

2020-08-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承载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 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 承载

成语,比喻,多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A.,B.,C.,D.,古典诗文,惯用语,民间,歇后语,谚语,意义,文化,汉语言,历代,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处世哲学,情况,精髓,精华,用法,语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表达效果,喻原

2020-08-05 #故事阅读

古文中怎么形容好人和坏人RT我的意思是在古代汉语中 用什么比喻“好人” 用什么比喻

古文中怎么形容好人和坏人RT我的意思是在古代汉语中 用什么比喻“好人” 用什么比喻

好人,坏人,称呼,比喻,用什么,区的,好的,京城,古文,古代汉语,夸父,小人,戎狄,方面,民族,蛮夷,竖子,美称,对外,有点太,居住在,意思是,男子名

2020-09-19 #长篇故事

BBC改编能力无人能及 世界十大经典英剧

BBC改编能力无人能及 世界十大经典英剧

故事,编剧,英国,观众,克兰弗德,小杜丽,波达,神探夏洛克,每一集,人物,剧中,粉丝,家族,社会,秘事,经典,生活,猎魔人,地方,人们,名著,剧集,光芒,影视作品,感觉,情节,时候,时间,服饰,精髓

2009-12-24 #经典故事

追忆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发生地——中山古镇6000级爱情天梯

追忆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发生地——中山古镇6000级爱情天梯

天梯,爱情,刘国江,徐朝清,爱情天梯,老人,雕像,一生,兴衰,台阶,夫妻,尽瘁,山石,挽手,抱紧,景区,未觉,石梯,爱情故事,精髓,中山古镇,孩子,地方,小伙子,流言,故事,沿途,老妈子,电视剧,索桥

2011-12-0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