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守株待兔”到“掩耳盗铃” 探析春秋战国人士自欺举止的原因

时间:2020-07-22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3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从“守株待兔”到“掩耳盗铃”,探析春秋战国人士自欺举止的原因从“守株待兔”到“掩耳盗铃”,探析春秋战国人士自欺举止的原因

史家评

发布时间:12 2111:48

引言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守株待兔和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吧?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过这两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讲述的是有一位农民,在田间地头耕作时一只兔子从他旁边跑过,结果一头撞死在树墩子上,这个农民一看这食物来得也太容易了啊,比种庄稼容易多了,于是天天躺在树墩子旁边睡觉等着兔子撞死,可是后来就没有兔子撞死了,他的庄稼却因为没有人打理也枯萎了。

掩耳盗铃讲述的是一个小偷看好了一户人家的钟,打算将钟砸碎了偷走,但是他又怕钟碎了有响声,于是先遮挡住自己的耳朵,再用锤子砸碎钟,他认为这样就没人听得见了,结果钟声一响,他被人抓住了。

不要说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就是八、九岁的小朋友读到了这两个故事也会哈哈大笑,如果你问为小朋友他什么发笑,大概率他会告诉你农民和小偷太傻了,兔子撞死一次是运气好,但是不一定天天有兔子撞死,而小偷就算挡住耳朵,砸钟的声音是一定存在的。

(儿童寓言插图)

那么,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如此愚笨呢,是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还是因为他们生活条件差导致大脑发育缓慢呢?其实都不是,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寓言,就会发现其实笨的不是他们,而是觉得他们蠢的我们,因为小小的寓言故事里,藏有学习人生治理国家的大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来源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区别是什么?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

寓言是什么?是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的一直文体,用夸张的手法,勾画出某种特点,起到传播道理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寓言这种问题逐渐出现,并且在后期发展壮大,这和百家争鸣有很大关系。

(守株待兔)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思想快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是这个阶段出现的,比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荀子、韩非子,兵家的孙子等人,他们秉承各自的学术理念,广泛的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一个特点就是学者愿意将自己的学问不分背景不分阶级的传授给所有人,让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学术理论,以便达到更广泛的传播作用,这里的所有人有受教育程度低的平民百姓,也有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士族”。

(掩耳盗铃)

还有从小可以接触到更好教育资源的王室贵族,所以所用语言必须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寓言从此应运而生,寓言本身具有形象生动、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等特点,不同阶级的人都能听懂,但是悟出的道理却千差万别,再加上一些统治者,往往对大道理听不进,而喜爱娱心悦耳的故事,所以在战国时期寓言就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据《文心雕龙·时序》中记载:“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寓言的出现,起初并不是为了儿童,只是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因为其具有便于传播的特点,而渐渐被儿童教育所青睐。

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演化

和《论语》、《孟子》这种主要记载人物言行的作品不同,《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古籍里留存有大量的寓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寓言的意义,就要了解这些寓言被提出时的背景和环境。

(韩非子像)

比如上文提到的守株待兔和掩耳盗铃的故事,据《韩非子·五蠹》中记载: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治理国家需要用良臣贤士,对于臣子,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有的臣子只知道套用以前的政策,而不考虑当下的环境,死板的去治理国家,这样的臣子和傻乎乎等着兔子来撞死的农民有什么不同呢?

以此来劝告君王不要相信这样的臣子,但是到了后世,经过演变,只保留了之前的故事,而放弃了韩非子的核心观点,变成了一个农夫因为懒惰而懈怠了农活的故事,劝告大家不要懒惰,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故事。再比如上文提到的掩耳盗铃的故事,据《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吕不韦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才能取得进取,如果君王因为自己的权力大就不让臣子评论他的过失,和这个自己遮挡自己耳朵的笨贼有什么区别呢,只有知道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成为圣明的君王,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但是到了后世,经过演变,也只保留了一部分意义,劝告大家不要自欺欺人而已。

(吕不韦像)

与以上两篇寓言故事类似的只保留一部分意义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刻舟求剑,邯郸学步,自相矛盾等等,这些寓言被广大的小朋友所熟知,都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后人的取舍,很多寓言虽然起到了教育作用,但是却偏离了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深意。

当然,如果有人愿意考究原文,并且熟悉历史也是可以读出其中的深层意义的,只是愿意这样做的人太少,也导致寓言的低龄化,这就是春秋战国的寓言演化方向之一,从治理国家,传道授业的深刻理论变成了浅显易懂的儿童读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意义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已经越来越倾向儿童读物,但是他的意义却是有深远影响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外的寓言故事)

首先,寓言是一种新诞生的文学体裁,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刻的促进作用。比起直白客观的记叙,寓言显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去了解后续的内容,这一点在少儿教育中尤其突出,寓教于乐,通过故事的传播像孩子们传递了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基础观点,让孩子对多彩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会经常会见王室贵族,以及和别的流派辩论,他们必须要以简明并合理的话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得到别人的认同,如果第一时间抛出观点,由于立场不同很容易被别人攻讦,但是如果第一时间部提出观点,而是讲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认可,继而按部就班推出自己的观点,结合之前的寓言故事让人无可辩驳。

(爱讲寓言的庄子)

最后,虽然那些寓言故事中总是出现一些愚蠢的让人发笑的人,但其实仔细想想,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诸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之人从未灭绝,虽然所做的事不尽相同,但是和寓言中描写的蠢人蠢事何其相像,比如很多人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考虑自身不足之处,反而一味的怨天尤人,希望老天垂青解脱困局,这不就是守株待兔吗?

只不过一个希冀的是兔子一个另一个希望求得运气罢了,还有许多人,遇到是非取舍时,不敢坚持大义,做出了不合理的选择,事后为了求得心理安慰,用各种客观借口为自己开脱,和掩耳盗铃何其相似?这充分说明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虽然多为编纂,但是符合人性,传播了深刻的道理,小小的故事蕴含了大大的深意,千百年来闪烁着讲述者智慧的光芒。

结语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果我们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中只读出了蠢人蠢事,那么说明我们的思想深度其实和他们差不多,只是被浅薄的表面现象逗乐。当我们觉得古人那些行为既愚蠢你搞笑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成了寓言故事里的主角。

相反,当我们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中的深刻意义的时候,你非但不会觉得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愚蠢,反而会觉得他们的形象时那么生动可爱,一举手一投足,只言片语之间就向你传递了深刻的道理,让人深思催人奋进,就说明我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不枉费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们借物喻人,使身在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身临其境,聆听到了他们的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文心雕龙》、《韩非》、《吕氏春秋》等。

作者最新文章12 2321:4712 2217:1612 2217:01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守株待兔”到“掩耳盗铃” 探析春秋战国人士自欺举止的原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守株待兔”到“掩耳盗铃” 探析春秋战国人士自欺举止的原因

从“守株待兔”到“掩耳盗铃” 探析春秋战国人士自欺举止的原因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意义,韩非子,兔子,撞死,观点,掩耳盗铃,思想,臣子,道理,传播,农民,君王,国家,特点,守株待兔,儿童,吕氏春秋,后世,小偷,小朋友,耳朵,过失,吕不韦,孟子,庄子,只保留

2014-02-24 #短篇故事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铃铛,耳朵,铃声,事情,客观存在,丁零,凳子,弄到手,时候,掩住,才能,邻居,邻居家,因为你,自欺欺人,吕不韦,小一,出处,东西,万物,主意,举动,偏要,人们,众人,战国,利益,吕氏春秋,想法子,声音

2020-05-14 #长篇故事

成功人士身上一定会具有的这一个特征 善于检讨 ‘反省’自己

成功人士身上一定会具有的这一个特征 善于检讨 ‘反省’自己

乌鸦,个人,太太,责任,缺点,衣服,事情,做法,原因,地方,境地,对面,弱点,教训,才能,时候,方法,朋友,错误,问题,鸽子,分析,洗不干净,别白,下定,社会,外界,举止,人生,人们

2008-09-02 #短篇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如此强大?原因都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如此强大?原因都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

魏文侯,魏国,吴起,举动,李悝,百家号,段干木,人才,原因,作者,制度,方面,贡献,扶轼,春秋战国时期,为何如此,士兵,改革,一壶,要知道,自然是,礼贤下士,丈夫,世袭制,主张,优点,仆从,俸禄,农业,典故

2020-09-05 #小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气为什么比不上三国时期?其实 原因很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气为什么比不上三国时期?其实 原因很简单

三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关羽,曹操,罗贯中,三国演义,人们,历史,国家,时候,将领,持续时间,故事,时期,春秋战国,能力,出现过,但是也,史中,乐毅,刘备,吕布,孙权,才让,白起,诸葛亮,赵子龙,下原,一夫当关

2015-01-25 #短篇故事

大家帮忙概述下.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答案不少于300字 感激不尽呢.作

大家帮忙概述下.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答案不少于300字 感激不尽呢.作

诸侯,局面,礼崩乐坏,后诸,分封制,军队,作业,权力,地方,周王,春秋战国,血缘关系,答案,会导致,主要原因,不少于,有效控制,春秋战国时期

2020-06-30 #故事大全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树根,比喻,自欺欺人,农民,兔子,寓言故事,撞死,耳朵,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小野,韩非子,捂着,事情,偏要,想法子,吕氏春秋,原文,吃饱穿暖,基本原理,客观存在,奇迹,宋国,形象,态度,忍饥挨饿,总想,意思,战国,成语

2020-07-21 #短篇故事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树根,比喻,自欺欺人,农民,兔子,寓言故事,撞死,耳朵,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小野,韩非子,捂着,事情,偏要,想法子,吕氏春秋,原文,吃饱穿暖,基本原理,客观存在,奇迹,宋国,形象,态度,忍饥挨饿,总想,意思,战国,成语

2020-08-0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