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议论文经典例文以及点评历届高考满分议论文选粹

时间:2020-07-23

议论文经典寓言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8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8 分钟。

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 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 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 丢了苞谷去摘西瓜, 结果却一无所获, 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 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 奔忙于晨夕之间, 明白了很多道理, 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 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 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 却身心疲惫, 不敢放弃。 静心去想, 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如果说 quot;拥有 quot;是宝贵的财富, 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 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 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 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 漠视它, 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 日出灿烂, 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 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 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 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 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 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 付出的辛劳。 而智者, 居陋室而自娱, 无得失而自乐, 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因为他们知道, 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 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虽美却虚幻。 quot;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quot;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 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也有哲人说, 人如负筐采石者, 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 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 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 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 拥有, 竟成了累赘。 或许, 让昨天随风而逝, 让明天姗姗而至, 失去些拥有, 我们会更轻松。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 呼唤、 推石都不得救, 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 血流殷红, 浸润石土, 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 后来他得救了, 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 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 李白愤然甩袖而去, quot;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quot;他超凡于名利之上, 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 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 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 蜗牛不舍壳, 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舍弃, 不是浪费。 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 舍掉偌重的负荷, 脚步才会更坚实。 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 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 心爱的珍品, 弃之, 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 处于昨日与明朝, 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 人生就似乘车, 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 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 珍惜自己的拥有, 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 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 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 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 事例证明, 结构完整。 作文前, 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 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 材料正反对比, 有事例有分析, 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 有说服力。 莫把情云遮慧眼 湖北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 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 这一笑一哭, 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 浸透了感情的一生, 使生命有了支柱、 目标、 希望, 使生命真正饱满、 充实, 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 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 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 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 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 人情莫不念父母、 顾妻子。 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 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 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 甚至走得很偏很远。 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 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 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 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 一位母亲, 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 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 一个老实的农民, 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 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 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 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 大到杀人放火, 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 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 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 quot;杀熟 quot;, 在很多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 一样的顾客, 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 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 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 反正是亲不见怪, 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 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 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 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 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 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 更因为他大义灭亲, 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 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 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 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 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 quot;杀熟 quot;, 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 但更是有理智的。 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 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 quot;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 quot;这个主题, 文章先写了 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 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 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 行文至此, 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 而是深入进去, 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 quot;杀熟 quot;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 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 quot;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 阐释话题, 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 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 没有对社会、 生活的广泛关注, 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 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 主旨如此鲜明。 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 quot;公则生明, 廉则生威 quot;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 于是, 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 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quot;公则生明 quot;, 单单四字, 意韵深远。 公正, 不偏私地想问题、 办事情, 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 带有主观色彩, 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 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 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 所以要做到 quot;公则生明 quot;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 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 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 他儿子认为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 是夜, 果然富人被窃。 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 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 可见, 富人对被窃一事, 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 自己的儿子、 偏私地认为聪明, 邻翁却是怀疑对象, 这样不客观, 很难认识到真相, 或许, 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 所以,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 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 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 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 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 他公正廉洁, 不包庇一切罪行。 他的铡刀上斩昏君, 下斩黎民, 只要是真相, 就能在他面前闪光, 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 于是, 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 他训练的岳家军, 行军迅猛, 杀敌勇武, 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 儿子岳云, 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 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 于是全军上下, 无人不服, 元人不赞, 因此, 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 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 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 还是现存的今人, 只有做到公正无私, 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 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 不辨是非之中, 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quot;公则生明 quot;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 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 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 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 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 缺乏创新意识。 尽管基础不错, 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 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 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 为文 quot;意 quot;为先, quot;意 quot;为帅, 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 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 准确把握了 quot;感情亲疏 quot;和 quot;对事物的认知 quot;的关系, 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 其次, 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 论点明晰, 论据充足, 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 文章由现实入手, 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 然后简析 quot;公则生明 quot;的内涵, 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 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 这样, 三个事例一反两正, 对比鲜明, 孰是孰卜, 一目了然。 文末再联系现实, 照应主题, 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再者, 此文材料丰富, 文章不过 800 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 有正有反, 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 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 各种材料搭配使用, 论证的效果很好。 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一考生 人有七情, 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 然而, 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 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 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 却依然与巨浪为伴, 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 然而, 当秋风吹来时, 它毅然地飘落, 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 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 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 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 自是对其痛恨无比。 然而, 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 放下心里的厌恶, 重用管仲, 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 却委其以重任, 让韩信统兵作战, 征讨四方, 终于灭了西楚霸王, 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 重用房玄龄为臣, 遂有 quot;贞观之治 quot;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 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 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 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 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 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 李存勖不宠幸伶人, 重用伶官, 不谈国事, 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 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 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 自不会痛失街亭, 一败千里, 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 古今中外, 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 今天亦如此, 或许, 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 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 “做学问就是做学问”, 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 不过, 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 也许你会发现, 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 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 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 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 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 的论点, 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 以公子小白、 汉高相刘邦、 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 以楚王听信郑袖, 李存勖宠幸伶人、 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 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 ” 的疑问, 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 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 内容十分充实, 极具说服力。 此外, 本文语言很有特点, 美感十足, 一是语言有个性, 凝炼简洁善用短句, 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 套话、 俗话, 抒真情、 发真论月之可亲。 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 排比句, 形式上显得整齐, 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 形象性, 加强了气势, 堪称美文。 感情不是保险绳 陕西一考生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 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 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 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 在处理各类事务中, 喜欢拉关系找后门、 找熟人等等, 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 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 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 是否片面了些, 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 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 中有这样一个寓言, 说宋国有个富人,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 quot;不修好,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quot;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 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 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 究其原因, 都是感情惹的祸。 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 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 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 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 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 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 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 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 可以给予你帮助, 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 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 想加害于你, 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有一句老话: quot;世上总归是好人多。 quot;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 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 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 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 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 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 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 quot;人走茶凉 quot;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 quot;落井下石 quot;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 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 信赖他人, 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你不认识或疏远的人, 从而你便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并非熟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如此之好, 并非手足才能给你亲人般的关怀, 也并非亲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赖。 不要总以审视的目光打量陌生人, 也不要把所有的筹码都正在感情的亲疏关系上, 毕竟感情不是我们认识事情, 处理事情的保险绳。 感情不是惟一筹码 点评: 议论文的写作, 既要明白起码的要求— 将道理讲“清”, 又要知道较高的要求— 将道理讲“透” 周密、 透彻、 抓住要害, 无懈可击, 更要懂得最高而又永无止境的追求—将道理讲透, 具有气势和文采。 气势, 即文章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凛然正气和无可辩驳、 不容置疑的征服人心的英气—这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的心灵主旋律; 文采, 即文字、 辞藻的华美或朴素之美。 本文作者的英气和文采主要体现在第四段的分析阐述上。 作者通过列举现象, 正反对比, 得出掷地有声的结论—“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 鲜明地昭示自己的观点:“感情不是保险绳”。 文采上体现朴素美、 真挚美 “世上总归是好人多”、“人走茶凉”、“落井下石” 等熟语的运用, 还有“四面楚歌”、“门庭若市”、“门可罗雀” 等成语的使用, 无不体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嫡熟老练, 朴素中显现才华, 说理恰到好处。 天平和七弦琴 陕西一考生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 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 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 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 里那个宋国的富人, 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 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 邹忌的妻子私他, 姬妄畏他, 而客有求于他, 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 邹忌最后排除 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常困于所溺。” 因为有所溺, 有好恶, 感情上有亲疏远近,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 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 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 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 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 欢呼的人 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 quot;内心的教师 quot;, 他要让 quot;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 quot;, 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 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 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 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 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 亲近真理的感情, 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没有感情的存在, 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 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 也要知道美和丑啊, 没有了情感, 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 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 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 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 他并不判断正误, 只说: quot;啊, 真丑! quot;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 在他眼中, 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 既要有冷眼, 又需要热心, 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 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 quot;数字化生存 quot;。 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 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 精选例证 结构清晰 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 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 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 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精选例证, 用邹忌和康德、 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 情感的认知功能, 典型贴切, 给人启迪;三是思路严密, 结构严谨。 文章由理智到情感, 运用 quot;总一分一总 quot;结构, 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 借代, quot;天平 quot;、 quot;七弦琴 quot;、 quot;数字化生存 quot;、 quot;诗意地栖居 quot;等词语的运用, 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情与理 现实世界申, 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 那么, 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题记 理智, 是一朵花, 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 是一阵雨, 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 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 渴望真情 情感、 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 他们将真情吐露, 活得满满洒洒, 坦坦荡荡, 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 他高唱 quot;长太息以掩涕今, 哀民生之多艰 quot;。 他高呼 quot;亦余心之所善今, 虽九死其 犹末悔 quot;, 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 不矫饰, 不造作, 终于, 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 他从此不朽。 李白, 面对贵姐研墨,力士脱靴, 他高唱 quot;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莆人 quot;, 从此寄情山水, 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 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 像泪水洗过的良心。 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 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 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 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 令人点燃烽火, 戏弄诸侯, 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 终遗恨千古。 这些, 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 quot;理智是一座堤坝, 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 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 行为的迷茫, 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 需要你去驯服。 理智则是它的缮绳。 以理智面对世界, 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 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 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 以理智 的大脑, 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 情与理相伴相生, 互为两极。 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 人生才显灵动, 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 人生才显智慧, 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 quot;情 quot;与 quot;理 quot;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 是本文的最大特点。 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 吻合命题意图, 简洁明了, 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 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 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 渴望真情, 超越感情, 驾驭感情, 逐层推进, 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 是本文的又一特点。 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 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 周幽王亡国, 唐玄宗误国, 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 范仲淹驾驭感情, 以天下为己任, 体现智者的用情。 从不同侧面对 quot;情与理 quot;作了准确的论释, 是为点, 而三点连缀成面, 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 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 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 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 语言的典雅、 凝练、 流畅, 体现 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 另外, 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 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 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切莫走近 陕西一考生 古语有去:君子这交淡如水。 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 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 为什么要: “淡如水” 呢? 后来才明白, 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 细细玩味, 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人是感情的动物, 就是因为这样, 人类才成为万物的灵长, 也是因为这样, 人类常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对事物的判断。 所以, quot;淡如水 quot;亦是一种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 是不屑于酒肉欢颜的交往, 而只是追求清淡、 理智的沟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 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响。 偏见、 袒护也由此而来。 面对矛盾, 选择, 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维护那份亲密, 便会导致我们的片面和错误。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 一个穷困潦倒, 一个则是商人。 马克思的小女儿病死了, 他无钱为她举行葬礼, 即使如此, 他却从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过任何经济上的帮助。 然而这样一份友谊却维持了几十年之久, 成为佳话。 这段伟大友谊的背后就是两位伟人对公正、 平等、 真诚的理解, 也体现着他们对人生的追求。 quot;切莫走近 quot;, 这样的一句话, 并非真正的警告人们不要亲近, 这只是一种长久而深切的提醒。 提醒我们, 保持一点距离, 并享受这种距离所带来的美。 这样的距离并没有真正隔阂了人与人的感情, 而是透过一份距离留出了思辨的空间和冷静的余地, 留出了平和的面对和公正的认识。 从小时候对父母亲的盲目崇拜, 觉得大人的话都是对的, 直到我们逐渐成长, 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随着所谓 quot;距离 quot;而微妙地改变着。 而我们正是在这种改变中日渐成熟。 quot;切莫走近 quot;, 就要这样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与明澈, 让心灵沫浴在冷静的和风中, 成就属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 点评: 听唱新翻杨柳枝 黑格尔曾说: quot;距离产生美。 quot;这句名言被无数评论家所用, 而眼前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从另一角度重新阐释了它的含义。 文章的观点很明确标题 quot;切莫走近 quot;也清楚地概括, 告诫人们交往时恪守“淡如水” 的原则, 因为“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 对于古语的阐释准确恰当, 又辅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之例, 高度凝练了其申的深刻哲理。 论述并不武断, 而是反复说理, 从自己的体会认知到理性分析, 可见作者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能力, 更可见思路的清晰晓畅。 文章语言也清新自然, 显出文字驾驭的能力。 感情与理智 陕西一考生 常言道:情之所倾, 心之所向。 感情和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之间有着很大的牵连。 一、 王朝转兴衰 自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之后, 封建王朝便在华夏大地上历代繁衍, 代代相传, 有暴君侯臣, 亦有明君净臣。 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宠幸申公豹, 事事听他的谏言, 然而申公豹只贪图荣华富贵, 只知阿谀逢迎讨帝王欢心, 身为国家佐相而生活奢侈挥霍。 一味沉浸于歌舞升平的环境中, 文恬武嬉, 朝政败落, 宫廷一片奢糜, 纣王身边并非没有忠臣, 比干可谓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 一心为国, 不计较其他奸臣对其排挤, 一心想着国家社棱, 为百姓鞠躬尽瘁, 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 纣王根本就听不进他的诤言, 只因其不能投君之好, 不能得到君主亲近。 二、 作品的成败 但凡作家, 只要是在文坛略有名望的, 都有几部成名作品流通于社会人群中, 作为读者最初也许真是在赏读作品, 可是当我们在心中无意识之间竖立起崇拜偶像之后, 我们便会对其作品有一种由衷的厚爱, 然而此时, 我们欣赏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 只是我们对作者产生的一种膜拜, 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 其中势必会参差不齐, 而当我们被那些作者无意中征服了之后, 便会无意识的笼统地接受他们的一切作品, 而对其他新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无疑这会造成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 民族的存亡 对于自己民族不可释怀的感情, 这可以理解, 然而假如因为这样而一味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盲目封闭, 消极排外, 则会引发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南非一味守旧, 与外界隔绝, 使原本就不丰富的文化更加闭塞, 注定了要衰落, 中华民族挣脱旧我, 开拓创新, 改革开放, 对外互市, 与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大量吸收国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 如今一个盛世中国己赫然屹立在了新世纪前沿。 理智不受感情左右, 才会对事物有透彻的认知。 点评: 解析兴衰存亡 透视顶礼膜拜 quot;情之所倾, 心之所向 quot;, 作者开门见山, 道出感情对认知的作用。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 紧扣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从容展开。 从古代君王的 quot;情之所倾 quot;决定兴衰落笔, 写到赏读作品的 quot;膜拜 quot;情结, 再到对中华 quot;摆脱旧我, 开拓创新 quot;的欣喜、 礼赞, 作者的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民族之间纵横驰骋。 分析透彻, 语言简练;首尾照应, 文气贯通, 显示了作者较高的布局谋篇驾驭文字的能力。 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陕西一考生 大是有感情的, 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个人主义。 由于感情, 许多人处世不公, 甚至于包庇罪犯, 往往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quot;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quot;拨开这障眼的 quot;一叶 quot;就能够认识到、 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 在当代社会,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 然而频繁的沟通与交流要求我们有犀利的眼光, 而不能感情化。 在历史上, quot;女人祸水 quot;这一说法虽然现在来看实在片面, 但是这背后的故事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商朝灭亡是由于 quot;女人 quot;, 但这表现了 什么?约王由于宠爱姐己, 事事皆听信于她, 忠臣良将直言劝诛, 却被一一杀害, 最终走向灭亡!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诛, 商还会亡国吗?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 quot;兼听则明 quot;。 所以说, 感情就像一副有色眼镜, 它往往歪曲了现实, 也许看到的景观更美丽, 然而这已是自己被欺骗了 ??由此可见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必须摘掉 quot;有色镜 quot;, 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quot;剑伤肉体, 话伤灵魂。 quot;有些话让人喜欢, 有些话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不要让一时的喜怒哀乐使你失去明智。 quot;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quot;一次乘车出去旅游, 跟几个朋友一块, 一路上乐得没完, 到了景点的山脚下后, 一看满山还是雪, 山民告诉我们: quot;上山路滑, 要出事的。 quot;我犹豫了一下, 这时一友说: quot;晦气, 还没上就说这样的话。 咱们这么多人, 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扩我们立刻同意了, 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友首当其冲, 摔伤严重, 我只是把脚扭伤了。 后悔已来不及了, 吸收教训:不要感情化, 让认识摘掉感情化的 quot;眼镜 quot;冕 quot; 人之处事, 或多或少会因为感情因素的影响。 如今有些政府官员滥用、 乱用职权、 为亲友, 家属行方便, 偏信于熟人, 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党中央掀起了 quot;反腐倡廉 quot;的运动, 这是为建设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 再次敬告: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人人公正, 事事公正, 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我们祖国才更强大! 点评: 开宗明义, 条分缕析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 论证充分的议论文。 文章开门见山, 先摆出自己的观点: quot;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九 感情之雾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由此而提出挑战, quot;拨开一叶 quot;, 重见天日, 接下来是两个举例论证, 并夹叙夹议, 不落枯燥之味之嫌。 从商针灭亡的历史事实到自己的切身冒险经历, 小作者作了深挖掘, 说明感情化行事的巨大危害性, 使材料围绕中@G 而展开, 做到了少而精, 吵、 而细。 文章末尾一声棒喝, 是水到渠成, 却又如晴天霹霹, 强烈的语气震撼人心, 同时回应全文, 也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社会、 民族责任感。 读罢文章, 掩卷而思, 原来丰富的事例就在我们身边, 关键是我咱 quot;要有一双发现、 发掘它们的眼睛”。 切莫感情用事 陕西一考生 魏徵在《课太宗十思疏》 中写道: quot;无因喜以谬赏, 无以怒而滥刑 quot;, 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便赏罚不公正,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这些道理, 但往往我们真的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判断时, 总会选择距离我们关系密切的, 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 你的亲人犯了罪, 在法庭上你是依法办事, 一切按法理讲, 还是运用你的口才, 抓一些漏洞, 为亲人尽量摆脱罪名,这实在很难选择:一边是法理, 一边是人情, 该顾哪边。 违背哪一边你都会不安。 但大义灭亲, 法理可容, 人们也会慢慢理解你;若你违背法理, 自己良心不安不说, 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 选择正义, 有罪就该罚, 这才是你的正确选择, 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 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 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 光波学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 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响很大, 人们宁愿相信牛顿, 也不愿相信真理, 使光波学说埋没了 100 多年, 直到在实验室里面重新被演示以后, 人们 d 慢慢相信, 接受光波学说。在科学史上, 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 而不去相信真理,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 认为名人不会错, 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误的时候。 孔子曾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 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 在抗日战争期间, 对苏共派来的使者, 他并不因为自己崇拜马列主义, 而相信使者所指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来决定抗战的路线, 并且在井冈山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 对人感情的亲疏, 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 是非, 切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不能因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 遇事应冷静, 仔细考虑认真研究来判断正误 quot;排除一切感情因素, 是我们以后工作做事时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 点评: 中规中矩 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文章以魏徵的一句名言 quot;无因喜以谬赏, 无以怒而滥刑 quot;开篇, 引出了感情用事这一话题。 紧接着以律师为亲人辩护, 人们对牛顿的盲目崇拜以及毛泽东排除干扰, 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为例, 论证了感情用事的危害性, 排除感情办事所取得的成绩。 结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切莫感情用事, 总结了全文, 又照应了开头, 既摆事买, 又讲道理, 语言晓畅通达, 符合优秀议论文的要求。 考场作文, 当然欢迎成功的创新之作, 但并不排斥这类一般写法的优秀之作, 这两类文章都有可能得满分。 呼唤理智 陕西一考生 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 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 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 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 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 眼前迷雾索绕, 烟雾氖氧, 有时还出现怡人的景观, 感情告诉你, 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 而理智却告诉你那 T 可能是万丈深渊。 很清楚地选择, 却常有人落人深渊, 一边下落, 一边呼喊着理智的名字;选择了感情, 往往让人后悔, 选择了理智, 即使有莫大的艰难, 事后也会无怨无悔。 正因为感情呈现在人眼前的, 是美仑美英的画面, 是悦耳动听的音乐, 是亲密无间的家人, 是面如西施的恋人, 是形影不离的友人, 是关云长的诚信, 是项羽的大气, 是宝璧之间的默契……这才会造就无数大大小小的悲剧, 我们常说让理智战胜情感, 这是何等的艰难。 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的嫂娘, 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 挥手压铡。 但谁又不怀疑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然作为朝廷命官, 是容不得意气用事的。 还有孔明挥泪斩马谩, 这些都是何等哀伤之事啊。 尽管感情给我们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 而理智带给我们的仍是无尽的痛 扩苦。 但我们仍旧需要理智, 守候理智。 因为无数伟业都是在理智中产生的。 爱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 牛顿在理智中研究天体, 霍金也在理智中继承前人的事业。 可以说人类研究出的任何对自己有用的事物时, 头脑都处于理智中, 而不理智仅凭自己的感情异想天开的人终不会有所成就。 那个狂妄的亚里士多德就是个例证。 我们允许人们在感情冲动时暂时的恍憾、 停顿。 因为任何人都会被感情误导。 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话, 那便会以理智丧失为代价。 我相信, 人是富有感情的, 同时也是富有理智的。 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感占了上风, 人们是有能力使自己处在理智的指导下对是非曲折进行分辨的。 理智并不是天边难以遇知的云彩, 只要用心呼唤一定会伴随人的旅途。 点评: 旁征博引文采飞扬 此考生的这篇文章能从考题所给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生发出自己对于感情与事物的亲疏和理智真理性的认识的认知, 先以家人、 音乐、 恋人、 项羽、 关羽、 宝繁为例, 分析出感情的负面影响。 而后, 以包拯铡亲一事, 带着理智的重要性, 以牛顿、 爱因斯坦、 霍金等成伟业者为例, 说明理智的举足轻重。 先破后立, 逻辑清晰, 思路严密, 是该文超拨于一般文章的一个闪光点。 而且, 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 正反兼用, 手法含蓄, 较具散文气息, 避免论说文易流于枯燥的 quot;常理 quot;, 是文章又一值得肯定处。 勿以亲疏定善恶 陕西一考生 有俗话说得好, quot;事物的本质不是显露在外而是隐藏在内的 quot;。 而韩非子要告诉世人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在生活中就常常会有那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 我对那富人的想法厌恶至极, 原来一番好意, 劝其亡羊补牢, 反而被他怀疑为窃贼,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是 quot;好心人 quot;窃的这种可能, 但也不能夸其子聪慧而忘记了窃东西之人很可能就是离他最近的儿子。 所以, 我要劝这位富人, quot;勿以亲疏定善恶调为亲疏只是感情的深浅, 这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更不能说明且证明一个人的善恶美丑, 定善恶靠事实, 而不是感情。 包拯, 包青天是妇孺皆知的清官, 其为官之清不在于其断案是否详尽周密, 明查秋毫, 而在于其得到真相后敢杀恶人, 六亲不认, 敢有大义灭亲之举, 这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 而这六亲不认、 大义灭亲的背后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f恶之人不是远于被害之人, 而往往是被害之人的最亲之人。 若是人人皆以亲巧定善恶, 那么, 这个世上就会让好人遭殃, 而恶人猖狂, 甚至得了便宜卖乖。 宋代大将岳飞, 是万人景仰的好将军, 每每提到他, 人们心中首先泛起的伯是个忠宇, 还有其母为其刺的 quot;精忠报国 quot;四个字。 岳将军时刻记得为国而六忠, 领导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打得敌军如丧家之大而逃, 金兵闻岳家军习胆失魂, 然而, 宋代皇帝不识忠善恶丑, 听信小人秦侩的恶言, 害死岳飞, 而金去大快, 所以宋代天下终沦人金人之手。 可悲可恨的不只是秦侩, 而是不识忠奸亲小人而远忠臣的宋代皇帝, 因为他定善恶以亲疏。 勿以亲疏定善恶, 不要认为朋友永远是朋友, 朋友永远是善良的, 忠诚的也不要认为和你疏远的人永远都是坏人、 恶人, 事情永远不可能 和我们想的一样, 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 因为事物的本质永远都不是显露在外的, 而是隐藏在内的。 勿以亲疏定善恶, 它还包括不要认为是亲人, 就可以姑息养奸, 亲人的手一样可以将亲人引上断头台, 更要让亲人分清善恶, 惩恶扬善,不时之时更要大义灭亲。 勿以亲疏定善恶。 点评: 严谨规范 全面深刻 本文堪称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先对材料分析得出中心论点 勿以亲疏定善恶, 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包拯的大义灭亲、 岳飞的精忠报国和宋代皇帝的亲小人远忠臣, 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的论点, 从而指明亲疏关系可以成就一代良臣, 亦可毁掉大好河山。 随后作者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 指出钉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 quot;, quot;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 quot;等令人信服的道理。 综观全文, 从分析得出中心论点,到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然后用理性分析, 这样有理有据, 在结构和论证手法上都显得异常严谨规范。 兼听则明 陕西一考生 许多古代帝王在他们创业之初, 往往广开言路、 广纳良贤, 以致万人拥戴, 最终因之直捣黄龙, 建立霸业。 创业中扶持他们的不仅有他们的亲信, 更多的则是当初慕名投奔的四方奇士。 然而, 在霸业建成之后, 又有多少非亲信的战将良才可留用于朝, 抑或幸存世间, 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帝王去推倒他, 建立他们的霸业……如此循环、 周而复始的历史当中, 人们分明地悟出了那些贤圣早已高呼的处世之理:兼听则明。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现实地存在着, 并且它们的存在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而惟有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 于是, 人们由于各自经历多少或种类不同——实践的具体差别的存在, 每个人掌握的真理的种类与多少也各不相同, 于是, 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时, 人需要依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真理抑或可以称为成功的经验去具体推断, 然后获得个人对此事物的认知, 于是,人与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便具备了产生分歧的可能, 然而孰对孰错, 只有待实践慢慢的或迅速的给出 quot;检验报告 quot;。 若问有第三人为的决策, 他应如何抉择, 那么且只能是他均衡再三, 再以自己的认识做出尽量客观的推断, 并选择, 因为物质是永远的客观存在, 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若是此人顾念其中有一策为亲信或是自己情有独钟的某人所出, 而心存偏见于另一策, 那么无疑此人终将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因为运气再好也不能当本领用, 究其一生, 终将挫败绝对必然。 古代帝王有儿人最终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秋霸业?恐怕难数, 怎么数呢?所以, 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旧的各种制度下, 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 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 兼听可以使国家更富强, 社会更进步。 点评: 评古论今 说理透彻 文章由评说古代帝王, 总结历史教训入手, 提出问题, 展开论述作者对历史进行了深沉的反思, 省悟到因情感经验偏听偏信, 则亡淬智地广开言路, 广纳贤良, 则兴, 于是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quot;兼砂则明 quot;。 之后, 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追根溯源, 剖析人们的认知心理评析人们的认知行为。 最终, 高视点的提出: quot;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旧的各利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 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 quot;的拟识。 在层层深入的透彻说理中, 我们不仅看到作者可贵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更能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陕西一考生 感情是人类的本性, 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的认识正误与深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韩非子》 中的一一个寓言故事就是用感情来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典型。 富人家的墙被雨淋坏了, 他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劝他修墙防盗, 结果, 丢了东西以后, 他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而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 很简单, 儿子与他有血缘关系, 由于对儿子的深爱, 使他认为儿子料事如神, 怀疑邻居老人是贼。 由此可见, 他判断事物不是依据事物的本身, 而是根据感情的亲疏。 重感情而没有理性思考是导致他对事物认识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 在现代, 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 quot;富人 quot;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 quot;任人唯亲 quot;的弊端, 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 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 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 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 正所谓 quot;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quot;。 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古往今来, 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 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古时有一位贤臣, 深得君主信任, 君主要他推荐一位能辅助自己处理国事的人, 他出人意料地推荐了跟自己有仇但很有才能的人。 曼子也是中国古代的名臣, 他竟然将跟随他多年, 情同手足且从没有做过错事的高缀辞退了, 原因是高对他的过失一言不发, 他们都是人, 都有普通人的感情, 可是, 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 没有被感情所左右, 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如果当今社会的领导们在任用干部、 选拔人才时, 能像古代的这位贤臣和曼子一样, 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少 些感情的色彩, 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也许会更加纯洁, 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就会更有保障。 感情对我们认识事物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但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能依据事物的本身, 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就一定能正确地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点评: 古今对比依事析理 用了对比, 美丑自见;善用对比, 褒贬显现;巧用对比, 辞近意远, 对比, 不失为写作的好方法。 本文结构线条简单、 明了, 不受常规思维约束, 只抓住 quot;对比 quot;来作文章。 以寓言中 quot;富人 quot;依照感情认识、 判断事物和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类比, 加以批驳;由古时姜子任人不唯亲而唯贤与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来正反对比, 呼唤人事任用上的公平、 公正!古今对比、 类比、 正反对比, 对比手法运用角度多变,灵活多样, 是本文一大特色。 同时紧扣所给材料和列举材料分析事理, 阐述道理透彻, 也是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情感、 理性、 认知 福建一考生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 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 它以亲情、 友情、 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 本就是相对独立的, 对等的。 然而实际上, 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 言行, 替代了客观的认知, 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 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 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 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 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 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 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 和《城市之光》 中描绘的那样, 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 如同机器人一般。 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 是脆弱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 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 诸如法律、 法规等等 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 否则, 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 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 领导农民起义, 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 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 任人唯亲, 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 封王封侯, 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 元老, 诸如石达开、 杨秀清、 韦昌辉……导致苦心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议论文经典例文以及点评历届高考满分议论文选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及点评 800字作文范文10篇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及点评 800字作文范文10篇

文化,感情,事物,情感,亲疏,一生,文章,理智,人类,好恶,真理,行囊,影响,人生,作者,底蕴,理性,语言,世界,人们,全文,是非,论断,亲情,内容,议论文,苇草,感情上,作用,先生

2020-09-15 #故事会

2015年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脚踏实地 勇于追求

2015年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脚踏实地 勇于追求

脚踏实地,乌鸦,材料,观点,人生,精神,题目,孩子,老鹰,结果,牧羊人,理想,论点,论述,使我们,结合起来,寓言故事,人物,全文,品质,差别,态度,文档,考生,议论文,两种精神,盲目追求,表达自己,有条不紊,周恩来

2020-05-03 #故事大全

议论文这么写 中高考作文分数低不了 想冲作文满分的同学请进

议论文这么写 中高考作文分数低不了 想冲作文满分的同学请进

论点,论据,文章,道理,中心论点,议论文,作者,开头,来证明,事实,满分,观点,举例论证,分论点,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法,摆事实,位置,典型,初中生,同学,方式,方法,现象,看法,秘籍,老师,讲道理,语句

2007-07-10 #故事大全

初中生注意!议论文9大入题技巧 再不担心写跑题!作文拿满分

初中生注意!议论文9大入题技巧 再不担心写跑题!作文拿满分

作文,老师,素材,初一,初中语文,技巧,板块,结构,资料,高分,考试,表达技巧,天成,好一,得高,私底下,书学,专题,下笔千言,主页,写作文,关键在于,家长,孩子,基础知识,地位,句式,原因,发消息,后天

2019-08-27 #长篇故事

《生活在树上》与去年满分例文相似 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既当教练又当裁判”合适吗?

《生活在树上》与去年满分例文相似 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既当教练又当裁判”合适吗?

陈建新,高考作文,组长,作文,浙江,阅卷组,网友,舆论,满分作文,机制,共识,教练,压舱石,文字,文章,结果,权威,编辑,角度,责任,争议,销售,不合适,不清楚,公平公正,当裁判,生活在,相关部门,吾彦,思凝

2018-06-27 #长篇故事

《生活在树上》与去年满分例文相似 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既当教练又当裁判”合适吗?

《生活在树上》与去年满分例文相似 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既当教练又当裁判”合适吗?

陈建新,高考作文,组长,作文,浙江,阅卷组,舆论,网友,满分作文,机制,共识,教练,压舱石,文字,文章,结果,权威,角度,责任,争议,销售,不合适,不清楚,公平公正,当裁判,生活在,相关部门,刘颖,思凝,文与文

2007-11-06 #短篇故事

奋斗追梦议论文800字

奋斗追梦议论文800字

作文,来提,好的,导语,人民日报,分值,大叔,本站,民生,灵活运用,素材,喝彩,为大家,优秀作文,奔跑的人,语文考试,满分作文

2020-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心态决定成败的议论文名人事例 三个 谢谢心态决定成败名人素材

心态决定成败的议论文名人事例 三个 谢谢心态决定成败名人素材

心态决定成败,弗洛姆,名人事例,人们,事例,心态,池子,拿破仑·波拿巴,心理学家,玫瑰花园,名人,例文,人生,作业,军事,学生,地面,名言,外祖母,外孙女,天才,屋子里,小女孩,小女,孩儿,孩子,小狗,素材,心情,木板

2014-02-0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