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共有 28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金融科技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走入了一个发展的深水区。各种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背景下,谁会成为最终的赢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金融科技领域的巨头公司、创新型初创企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引发出激烈的格局,各方都在努力寻求突破和领先优势。而监管政策的不断演变也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次观察将重点分析金融科技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潜在的最终赢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投资方向。
核 心 要 点
▪ 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转折之年,将影响接下来的走向和产业格局。
▪ 金融创新走入更深层次,单纯的流量思维已经不奏效,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能力与传统金融板块的技术需求存在极大的结合机会。
▪ 过往资源储备、长期战略投入意味着BAT依然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值得期待的玩家。
©深响原创 · 作者|申商
对很多人而言,是不好过的一年:募资难、融资难、IPO拦腰斩……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发展慢速道,从业者都在寻找新增量。
在行业整体寻找新增量的同时,一个在探索中发展了十余年的行业也来到关键时刻:金融科技的新赛点已经到来。
一方面,经历过两年多的清理整顿,P2P网贷行业整体风险已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技术推动下,金融产业的进化仍在继续——金融和科技之间的互相成就成为不可逆趋势。
此前,行业曾认为金融科技是一个不可能“寡头化”的行业,因为各个细分赛道、甚至根据地域性的差异,为形态各异的公司提供了足够发展空间。但监管加速了行业走向规范化的速度,这使得参与其中的玩家也发生了诸多更迭:不合规、实力欠缺的选手被淘汰出局,头部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金融科技也显现成为“巨头游戏”的趋势。
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的转折之年,这一阶段的布局和发力,将影响接下来的走向和产业格局。
金融科技的微妙时刻
若以支付宝成立的为始点,金融科技——这个由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概念演变而来的行业,已经出现了十五年。
在已经过去的十五年里,金融科技既促成了诸多创新,也带来一些乱象。伴随着监管风向趋严和行业生态演化,如今的金融科技行业正在发生重大演进。
宏观层面,行业监管规范化深深影响着所有玩家。
P2P网贷清理运动将原本就不该属于这个行业的玩家驱逐在外。但同时,监管层始终的定调也很明晰: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当然是未来所向。
因此,监管层在大刀阔斧地整饬不法现象的同时,也于8月发布了《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这为金融科技行业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风向标。
行业层面,金融科技行业自身的发展也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时期。
过去几年,以网络支付为入口,互联网巨头们逐渐渗透进更多金融领域,改变了行业的固有格局。可是对庞大的金融体系而言,以上创新仍停留在表层。如今,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渗入到风控、信贷、获客等核心领域,二者的结合正在深入肌理。
“新旧势力”之间正进一步由原本的拉锯走向融合。比如,当下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布局金融领域,希望切入消费信贷、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而事实上,大象们也在积极转身:工行、建行、交行、农行等大行都在积极发力金融科技。
一个颇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今年5月16日,百度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满与哈尔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战略投资哈银消费金融公司便是典型案例。
是金融,还是科技?这像是一个伴随着金融科技行业一路未解的漫长争论。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李梅也在近期发言中表示,目前,金融科技出现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
路径虽不同,但二者都在向彼此靠近,而非互相抵触。
以上变化都在指向同一个逻辑:当金融科技的不同玩家决意做大做强时,它们的命运注定是犬牙交错又不可分割的。这正是金融科技已经逐渐呈现出的面貌特征:最终的得利者一定是精于全垒打战争的玩家。
但问题是,这些出身不同的玩家中,谁才有更高的概率成为终极胜利者?
谁能成为最终赢家?
在讨论谁是最终玩家之前,首先需要讨论的是成为得胜者需要哪些条件。
毫无疑问,技术能力是影响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层面,互联网公司得益于长期积累,技术能力占优,而在整个行业中,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互联网巨头,更是在技术层面有许多沉淀,并仍在加大投入。
但技术并非万能。回归金融本身,要做好金融科技,对金融产业核心的理解也相当关键。度小满金融CEO朱光曾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风险管理是金融的本质,也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金融科技应该先解决风险问题,再解决效率问题。忽视风险管理的普惠金融是走不远的”。
事实上,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其背后正是一些公司忽视金融本质、忽视风险、过度追求流量、效率所导致的。这要求互联网人必须对金融行业沿袭百年的规矩拥有敬畏之心。
另一个重要变量是资本,自身资金充足、且惯于通过资本来谋求发展的科技巨头具有天然优势。
综合来看,在涉及技术、金融理解力、资本等多维竞争关系的科技+金融的方向上,互联网巨头依然是最有战斗力的选手。
互联网早已成为社会的“水电煤”,尽管互联网整体格局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金融科技赛道,BAT仍是毋庸置疑的头号玩家。这一方面与其在数据、技术、流量、政府关系、产业协作优势上积累的优势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基本盘足够大,积累足够多,BAT会将金融科技视为长期的战略,愿意投入资源、付出时间去耕耘。
以支付宝为拳头产品的蚂蚁金服业务已经从支付拓展到包括蚂蚁财富(移动理财平台)、芝麻信用(信用科技)、网商银行(商业银行)在内的四大业务板块。
而以微信支付为拳头产品的腾讯金融科技,则囊括了包括网络支付、理财(腾讯理财通、微黄金)、证券(腾讯微证券)在内的业务。
与蚂蚁金服和腾讯科技金融都不同,从百度体系内分拆的度小满走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除C端业务外,它更投入许多精力落地To B业务。在市场竞争中,度小满主打对于B端的赋能。例如推出了磐石大数据风控技术,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输出B端解决方案。
得益于此,在独立分拆一年多后,度小满与超过60家银行及金融机构达成合作,累计发放贷款超50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度小满目前主要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链路金融科技布局,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性风险管理和宏观风险预警。可以从获客、准入、贷中管理、贷后管理等全业务流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并推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业务流程重要环节如信审、客服、催收等结合,降低操作性风险。
能够服务金融产业全业务流程、通过技术提升风控水平背后,体现的是科技公司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技术赋能等能力,极少有公司能同时具备,这正是BAT在金融科技赛道仍是最有竞争力玩家的证明。
如今,即便我们相信金融科技赛道“强者恒强”的整体格局已定,但局部格局或许还存变数,谁能真正摘得金融科技赛道头筹,接下来一两年的布局尤为关键。
与行业发展初期相比,新格局技术驱动、与监管友好对话的玩家将会有更大竞争优势。变局中,后来者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反超,是这场行业竞速中最有看头的部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金融科技深水区观察:谁将成为最终赢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