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共有 18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好的文学作品就像至亲的好友一样,常读常新,让你念念不忘,当你看到某种东西时就会想起它。
《1984》就是一本让我常想起的小说。而今重读,却又另一番思考。
《1984》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写的政治寓言小说,反映了极权主义社会对人思想自由的控制和人性的泯灭。在小说中奥威尔将世界分成三个国家:欧亚国、大洋国和东亚国。而小说主要讲述的大洋国政府机构英社发生的故事。大洋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位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是老大哥,下面依次是内党、外党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无产者。
小说开篇就营造出一个无比压抑的社会活动空间,大街小巷都张贴着老大哥的照片,一个大大的电屏监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被监控的人们不能流露出丝毫带有个人情感的表情,所有人像没有思想灵魂的躯体,每天都过着程式化的生活。
英社由四个部门构成,仁爱部,主要负责思想控制;和平部,负责制造战争;真理部,负责造谣;富足部负责制造饥荒。小说主人公温斯顿是外党成员,在真理部工作,每天负责处理废弃报纸上的信息,将消失的人从报纸上删除,偶尔也会编造出某个民族英雄激励人心。温斯顿对英社里的生活充满了厌烦,他希望有自己的思想,跟老大哥不一样的思想,甚至想要摆脱老大哥的控制。他会利用工作之余,躲在电平监控不到的角落里偷偷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希望给未来的人们留下一点过去的事情。
温斯顿喜欢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茱莉亚,可对茱莉亚每天参加亢奋的群体活动感到恶心。直到有一天,茱莉亚故意在他面前摔倒,在他扶起她的同时将一张小纸条递到他手里,上面写着:我爱你。他们开始制造各种见面的机会,躲过电平、躲过监听器、躲过思想警察,他们不顾生命危险进行约会。温斯顿还租下一间破旧的杂货铺公租,方便他和茱莉亚约会使用。
日记本、茱莉亚、反动言论的小册子,这三样东西让温斯顿彻底觉醒了,他参加了反对老大哥统治的兄弟会,成为其中的会员之一。
大洋国有三个特点:一、过去历史可以改变。死人的历史可以改变,活人可以被编造出来,老大哥到底是否存在没有人知道,可他却无所不在。二、双重思想,这是每个人都要接受的思维训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虽然你很好,但是我们分手吧。三、新语,有专门的人负责删除一切不利于思想控制的语言,人们可用于表达思想的词汇越来越少。比如形容一个人说他好,另一个人只能用双倍好,再一个人只能用三倍好。诸如此类。
温斯顿工作的地方贴着这样三句标语:自由即奴役、战争即和平、无知即力量。人们每天生活在老大哥的监控之下,没有自由的思想,活的非常压抑。政府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制造各种战争,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维持和平。要想摆脱老大哥的控制,唯一希望寄托在无知的无产者身上。这三句充满矛盾的标语正式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写照。
温斯顿的幸福时光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一天他刚和茱莉亚从床上起身,突然听到墙内传来老大哥不准动的命令,没过多久思想警察便将他们逮捕入狱。温斯顿才发现当时介绍他加入兄弟会的奥布莱恩是思想警察,他故意伪装成革命者,用根本不存在的思想会作为诱饵,引出那些具有反动思想的人。
在监狱里,温斯顿保守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最后当他的头被放进放着老鼠的笼子时,他彻底崩溃了,大喊出:让它去咬茱莉亚!他彻底投降了,连最后内心仅存的一丝爱也没有了。现在他唯一热爱的人只有“老大哥”。
出狱后,他跟茱莉亚擦肩而过,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两个人如两具尸体,每天行走在人群中。
作者乔治·奥威尔出生在一个没钱的中产阶级家庭里,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发现共和政府内部充斥着党派斗争,险些让他失去性命,这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对党派控制的极权主义社会充满厌恶。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舍得《我们》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被称为20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今天重读《1984》,让我忧虑的不是极权主义社会的思想控制,而是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大数据。在网络时代,我们用个人隐私换取的产品服务,无处不在地渗透入我们的私人领域。你浏览网页的历史轨迹,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言论,你和家人的照片,你所在的位置,你的手机号和银行卡账户,你所有的一切都被一个叫网络的东西,监控着。只要它愿意,可以直到你生活中的一切,甚至通过大数据分析比你还了解自己。网络就是无处不在的“老大哥”,它随时随地监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而且这种监控永载历史,及时你离开了人世间而你的历史依然存在。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你每天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裸奔。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隐忧,而今人们却不知不觉,网络这位“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重读《1984》:无处不在的网络“老大哥”正在看着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