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共有 8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本文仍是一篇图片故事,上次的图片故事带大家看了一下1952年掖县小学的毕业证,这次故事的主角是一张地契(土地买卖的契纸),发生的地点是老莱阳县,图片由莱阳高格庄镇的梁伦田先生提供。
之所以说是“老莱阳县”,是因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原莱阳县地界上曾出现过多个县级区划,各有各的名称。严格来说,这张地契的颁发机构,就是抬头上写的“五龙县”。
在历史上,五龙县存在的时间很多,因此现在的人们对它印象不深。但通过这个老物件能看出,五龙县还是留下了若干痕迹的。
关于五龙县的由来,《莱阳市志》记载道:“1941年2月,(在胶东根据地的调整下)莱阳县分为莱东行署和莱阳县(现莱西县)。同年10月,莱阳(莱西)分为莱阳县和莱西南行署(习惯称县)。1945年3月,莱东行署析出五龙县。8月,莱东行署改称莱东县政府。至此,原莱阳县行政区域分为莱东、莱阳、莱西南、五龙4个县。”
就范围来说,五龙县主要是现在莱阳市中南部以及莱西市东南一部。当时这一片共分为10个区,辖363个村,即:野头区辖37村;姜疃区辖36村;万第区辖39村;大夼区辖34村;羊郡区辖41村;穴坊区辖34村;埠西区辖36村;姜山区辖35村;泽口区辖36村;团旺区辖35村。按照现在的区划,大体就是吕格庄镇、姜疃镇、万第镇、大夼镇、高格庄镇、羊郡镇、穴坊镇、团旺镇、姜山镇。
而这个图片中的地契,就发生在其中的羊郡区,村庄的名称叫做夼里。夼里村现在属莱阳市高格庄镇。
当时的地契也相当于格式合同,大体格式是立契人某某因某种原因将位于某处的多少亩地,以多少元的价格卖给某某人,立契为证,钱地两清。
在正文后面,除了买卖双方签字之外,还要有村负责人、地邻、中见人(见证人)、代字人(代理人,过去农村识字写字的人不多)的签名。
这张地契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距离五龙县撤销已经为时不远。根据《莱阳市志》记载,1950年3月,五龙县合并于莱东县,6月,莱东县改称莱阳县(原莱阳县改称莱西县,莱西县后来合而又分)。上世纪四十年代莱阳一度四县并立的格局,最终变为莱阳和莱西两县的结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图片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莱阳农村的地契 抬头还是五龙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