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共有 12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正常的情况下耳朵在一段时间内会产生耵聍,也就是所谓的“耳屎”,但是也有很多人从耳朵掏出的耵聍却是粘稠状的,而这个情况也被称为“油耳朵”,小燕是一个典型的“油耳朵”患者,因为耳朵附近的粘性分泌物较为明显而让小燕很自卑,这个“油耳朵”究竟是不是疾病?
油耳朵现象很常见,但是油耳朵究竟如何产生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耳朵产生的耵聍应当是干燥且轻微淡黄色的屑状亦或是片状的,然而有些人的耵聍却呈现深黄色或棕黄色,由于像油脂一样而富有粘性且容易流出耳外或凝聚在外耳道,临床称之为“油耳朵”,而“油耳朵”其实并不是疾病,不过油耳朵的产生与这3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临床认为“油耳朵”的发生多半是基因决定的。其中ABCC11基因就会控制人体分耵聍的细胞管道,间接的影响人体耵聍的成分并引发“油耳朵”的问题。另外“油耳朵”其实与人群乃至种族有关系,比如虾夷族“油耳朵”发生率高达百分百,而白人以及高加索人中的“油耳朵”人数达到了九成,蒙古人中有2成“油耳朵”人而我国汉族人群中“油耳朵”人群仅占5%至7%。
其次,“油耳朵”的发生其实与个人的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平时不注意保护耳朵或经常让耳朵进水,很容易导致耳朵处于一个潮湿的状态,并且也会导致耵聍变得潮湿粘腻。
最后,环境也会影响耵聍的形态,例如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很容易使湿气入侵体内,不仅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同时也会导致耵聍潮湿并引发“油耳朵”症状。
耵聍与过多的油脂混合之后就会引发油耳朵的问题,看起来十分的不干净,那么此时是否可以用工具掏耳朵呢?
李厚杰副主任来自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教授,他认为油耳朵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如果单纯的出现油性耵聍而无流脓的情况,一般建议不要频繁的掏耳朵,因为耵聍其实具备抗菌的作用,尤其是可以防止沙粒、水滴乃至小昆虫等进入耳道,可以保护耳朵以及深处的鼓膜。有时候过度的掏耳朵其实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并引发外耳道炎等问题。
虽然耵聍有时候会随着人体咀嚼、张嘴等颌动作向外活动并自行脱落的,不过对于油耳朵人群来说,由于耳道内油脂分泌较为旺盛,常常会为外耳道脱落的上皮以及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混合并凝结成团,而且很容易堵塞耳道并引发耳鸣、听力受损等问题,所以一般建议油耳朵人群三个月最好清理一次耵聍,不过清理耵聍也要讲究注意事项
1.对于油耳朵患者来说外耳道很容易堆积耵聍,此时一般建议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即可。
2.耵聍较多的情况下需要避免使用粗糙或者尖锐的工具掏耳朵,像金属耳勺、火柴棒等其实很容易损伤耳道,此时如果必须要掏耳朵也比较建议使用消毒棉签,主要是在外耳道的浅表层来回打转即可,切记不要深入耳道以免误伤耳朵。
3.如果长期没有掏耳朵导致耵聍堵塞耳道的话,一般建议要及时的到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并且应当在医生的帮助下利用消毒医疗工具清洗耳朵。
油耳朵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很多时候耵聍其实也会保护我们的耳朵,但是耳朵内耵聍较多的话也是需要及时的清理的,此时一定要注意掏耳朵的方法,要牢记“掏耳朵需谨慎”。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油”耳朵 该经常掏吗?清洁之前 医生请你注意3件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