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共有 11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读完了《1984》久久不能平静,似乎与我们现在所处环境存在某种雷同。想着写点什么吧,又不知从何写起。沉重压抑的故事让我抬不起笔,笔尖刚触碰到恐怖的白纸,便自动覆盖了触目惊心的我,这是一本人人都该读的书。而我总要做点什么,写点什么,要不然就像我读过的许多书一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模糊得像月光下的影子,随着初升的太阳一道消失,再也很难想起。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述了在未来的1984年,世界格局重新划分成三个超级大国,欧亚国,东亚国,大洋国,主人公温斯顿是大洋国真理部的一名雇员,他的工作就是根据最新的数据与新闻篡改以前所有不符合的历史记录,再将它们销毁。在工作的过程中他逐渐对英社的思想产生了怀疑。
在与同为党员的茱莉亚相爱后,温斯顿萌生了反抗英社思想统治的意识。他们找到仁爱部的奥布兰,表示想加入反抗英社的地下组织,奥布兰应允了。
不久后,温斯顿与茱莉亚同时因思想罪被捕。温斯顿被关到仁爱部的监狱内接受审问与严刑拷打,并进行思想改造,主持这一工作的,正是当初他们求助的奥布兰。
出狱后的温斯顿终于彻底变成英社坚定不移的拥护者,也变成“老大哥”忠实的信徒,拥有双重思想的他不再怀疑这国家的一切消息,哪怕荒谬如2+2=5。
我相信每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统治着世界的集权者们背后的阴谋是如何用手段让被统治者们一步步轻易相信,就像是揭开统治者们的伤疤,赤裸裸地展示给众人看。所以再谈这本书背后的寓意反而不足为重。
我非常佩服奥威尔的文字有一种“我无需和你客套寒暄做很长的铺垫,我就是直接把你带到显微镜下放大这个世界,让你看看有多脏”那样的直接了当。
对于《1984》背后,我更多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才会让奥威尔会写这样的小说?现实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又是如何用书中的背景搭建、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来巧妙的影射现实中的世界呢?我相信伟大的文学创作者,创造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离不开他的生活的。
我想不起在哪看到的一句话,即使最恩爱的夫妻,相处的一生中也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与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即便最懦弱的人,一生中恐怕都免不了与别人产生争执摩擦。
如果思想有罪,恐怕我们得一个接一个的举起手来,走进监狱,究其原因,不过是某次梦中对某个当时痛恨的人诅咒的呓语。
爱情经不起任何考验,金钱不行,酷刑之下就更不行。当温斯顿在极度的恐惧下,说出让老鼠去咬茱莉亚时,这段爱情便宣告死亡了。在小说结尾的时候,他们再相遇,但怎样都无法再恢复从前的关系了,从前彼此眼里的爱意变成厌恶与鄙夷。这厌恶与鄙夷不仅仅是对别人,更多的恐怕是对自己。
群众从来不会自动起来造反,他们从来不会由终身受压迫而起来造反。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已受压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1984》:2+2=5”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