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共有 11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系列活动之“云览华夏科技”
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系列活动,是中国科技馆暑期最新推出的在线主题活动。活动特别推出“云游中科馆”“云端科学课”“云趣故事会”“中科馆云讲堂”四大栏目,子品牌“云览华夏科技”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将古代科技相关展览展品、科学课、品牌活动等丰富的科普内容移至云端,在网页和新媒体平台上陆续发布,使大家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中国科技馆带来的科普大餐。
云端揽胜,乐享科学!
云趣故事会·趣读华夏科技故事 ——马踏飞燕云趣故事会·趣读华夏科技故事 ——马踏飞燕03:36来自中国科学技术馆大家好,云端揽胜,乐享科学,欢迎进入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趣读华夏科技故事”部分。
1971年12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文物展览,展览中有一件青铜器倍受瞩目,在此后的世界巡展中,它更是令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惊叹不已、拍手叫绝。这件名扬世界的青铜器就是1969年出土于甘肃雷台汉墓的“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中国青铜铸造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它长约45厘米,宽约13厘米,高约34.5厘米。马的三足腾空,仅右后一蹄踏于飞燕之上,呈嘶鸣腾飞状。郭沫若先生可算是“马踏飞燕”的伯乐,他最早认识到了“马踏飞燕”风驰电掣般青铜造型的美学价值,以及符合力学平衡原理的科技意义。
“马踏飞燕”出土时并非全品,文物周身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马腿的铜壁比较单薄,损坏也最为严重。“马踏飞燕”被送到故宫博院,由著名青铜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主持修复。
赵先生对马鬃的缺肉、马脖的漏洞进行填补修补,对断裂的马尾进行焊接,但在最后的“找平”阶段却发现铜马并不能平稳站立。赵先生左思右想,不得要领。
后来偶然间发现了残留于马蹄内部的矾土,于是恍然大悟。原来马蹄内部的矾土因马腿的损坏而流失,铜马整体的重心上移了,所以不平稳。果不其然,当赵先生用漆皮汁、黄土、章丹红调合成稠色泥对马蹄进行填补后,重心下移,铜马的整体便达到了平稳的状态。作为修复高手的赵振茂先生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现在马踏飞燕是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于禁止出国展览的重要文物。它是中国古人对“重心”现象及原理进行理论思维和实验探讨的丰富成果,是古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应用。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物理学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却有严谨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精神。中国古人对待物理现象是以“穷究天下万物之理”的态度,利用深刻的直观经验对自然万物进行再加工,最终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付诸实践。其中一些发明创造所表现出古人的思考之深,令今人也不得不叹为观止,马踏飞燕便是最好的例证。
好了,这就是本期“趣读华夏科技故事”的内容,云端揽胜,乐享科学,敬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科技馆“云享科学”活动。
策划:李广进、王晰玉、张旖旎
撰稿:李广进
制作:李广进
审核:王紫色、袁辉
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供稿
(本文转载须经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许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云趣故事会 趣读华夏科技故事第5期:马踏飞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