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几个关于经济史的问题

时间:2020-06-22

五篇关于经济史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3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中国传统史学中长期以来并没有交通史的地位。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司马迁那 号称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史记》,以及班固的《汉书》,都有记载社会生活重要内容的 专篇——‘书’和‘志’,交通非但不能单独成篇,各志书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也不多 。刘向、刘歆父子所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其中也没有交通这一类目 ,因为那时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著述。两晋司马彪所撰的《续汉书》创设了《舆服志》, 有了记载车辆的内容,与交通史有密切关系,可惜志书的用意是在阐明礼制,虽然罗列 了不少车的名目,却反映不出交通运输的真实面貌。不但是秦汉时代,整个中国古代的 知识体系中,交通始终没有独立地位。这从清代一万卷的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分 类中就可看出。”赵瑞民:《采铜于山,熔炼新篇——读<秦汉交通史稿>=,《中国 书评》总第3期,1995年=在正史的结构中,只有《舆服志》、《车服志》等涉及交通等 级制度。而二十五史中,北宋时将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配入《后汉书》,此外, 如《晋书??舆服志》、《南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 、《辽史??仪卫志??舆服》、《金史??舆服志》注:《新唐书??仪卫志》、《宋史?? 仪卫志》和《金史??仪卫志》等也有涉及交通等级制度方面的内容。、《元史??舆 服志》、《明史??舆服志》等,只有9部史书有记述相关内容的“志”。可知以“舆服 ”、“车服”制度勾画的“交通史”,也是片断不完整的。 《清史稿》则于承袭《舆服志》而外,又始创《交通志》体例。其内容为《交通志一 ??铁路》、《交通志二??轮船》、《交通志三??电报》、《交通志四??邮政》。《清史 稿》的编写,从1914年至1927年。其《交通志》的设置,体现了20世纪新的历史观和文 化观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 正如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0年中讨论“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时所说:“旧史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 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不载。”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传统史学体系开 始动摇。20世纪20年代初问世的王倬《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23年,篇幅不过6万 余字,分“古代交通史”、“中世交通史”、“近世交通史”三编,各编均列有“中国 ”、“各国”、“综论”三章。全书以70%的篇幅论述中国历代交通,因而就中国交通 史研究而言,可以称作我们看到的最早的著作。此后不久,又有袁德宣《交通史略》 北京交通丛报社长沙铁路协会,1928年出版。这两部专著虽然内容过于简单,仍然显 示出中国史学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气象。交通史作为史学新领域的最初开辟,表现出史 家视野有所开阔,观念有所革新。 白寿彝著《中国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作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 是第一部较全面地综合研究中国历代交通史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五篇,分述先秦时代、 秦汉时代、隋唐宋时代、元明清时代及现代中国之交通,对于交通路线、交通设施、交 通工具、交通管理制度均有考述。这部著作出版两年后就有日译本刊行东洋,在中国更 多次印行,发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中国交通史作为一个学科分支,因此正式奠立。 此后数十年,中国交通史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不过,在王倬、袁德宣、白寿 彝之后,除了几种有通俗性普及性特征的交通史读物外,少有以“交通史”命题的综述 历代交通发展的专著问世。30年代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撰出版的《交通史 路政篇》1935年、《交通史航政篇》1935年、《交通史邮政篇》1935年、《交通 史电政篇》1936年、《交通史总务篇》1936年等,实际上主要都是部门交通史,而 所论说分析的交通史的年限阶段亦偏于晚近。同样可以归入部门交通史范畴的研究成果 ,又有多种中国公路史、中国铁路史、中国航运史、中国运河史等研究专著。除了部门 交通史之外,断代交通史、区域交通史也得以创生和发展。这一现象,反映交通史研究 已经跨过粗略笼统进行历史总结的“概说”的阶段,治交通史的学者已经注重以更深入 的研究力求较为精确地描述交通历史发展的全景。 作为交通史断代研究的成果,严耕望自谓“耗时四十年,文繁两百万”的巨制《唐代 交通图考》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83,1985年,堪称具有经典意义的名著。其 成就在于以所论证的若干史实,描绘出了唐代交通的完整图景,其中多有极其重要的发 现,然而又绝不仅仅是罗列有关交通的史料而已,对于交通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的关系亦有透彻的论述。 《唐代交通图考》是规模与价值均有空前之意义的交通史巨著。严耕望总结其研究所 获超出事先所能相像者,列举10例:1.“如松潘高原,向视为荒芜绝境,人迹罕到;乃 其实,自汉末至南北朝以来,岷岭、松潘草原即为西北河湟青海地区南通长江流域之一 要道。”2.“唐蕃兵争之核心在河湟青海地区,盖地形所限,两国交通惟此为坦途也。 故唐人于此极力经营,州军镇戍星罗弈布,前人皆蒙然莫辨。经此详考,当时唐蕃兵争 之形势,使臣商贸之进出,皆得按图指证。”3.“凉州近武威境域,两宋以来,久陷 荒残,但于唐世,实为繁荣大都会之一,驿道两线东达长安,亦斑斑可考。其西所谓河 西走廊,远通西域。其道虽早有经营,但前人于此仍多茫然,岑仲勉云‘汉唐在玉门以 西未见驿传之记载。’注: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中华书局,1962年,第3页。 此非一人之见也。乃其实,唐代驿传之推行远达安西今库车、北庭今孚远以西诸 属国,唐代史志与唐人诗篇累累可考。而近代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瓜州常乐 今安西县西西通沙州今敦煌有南北两道,及北通伊州今哈密大碛道,馆驿名称里 距皆一一详明;西州今吐鲁番东七十里阿斯塔那南五里E89°40′??N42°50′东西道 上馆驿名称可知者亦数逾十五,且北朝已置驿,不始于唐。”4.“长安北通河上三驿道 ,分达灵今灵武南、丰今狼山、晏江间约N41°??E107°41′—50′、胜今托克托 西黄河南十二连城E111°??N40°13′三州,丰州驿使通传长安不过四日余,亦近中古 驿传快捷之能事。而河上重镇之天德军约E109°??N41°之西北,进乌梁素海东北水滨 ,其地望久不能详,近亦准确知之。且贾耽所记天德军东通云中今归绥、托克托间 之塞外道,为自古用兵之要,后人无能明之者,亦得据今图,考故事,一一证之。”5. “唐与回纥邦交常睦,有丰州高阙今狼山口E107°25′??N41°20′,或石兰计口E107 °30′??N40°20′、甘州居延海约E103°30′??N42°30′、庭州特罗堡子今北塔 山南,约E90°30′??N45°稍南地区三道相通。此三道今虽不能详,但大要途程可晓 。且回纥入唐先取鸊鹈泉入高阙至丰州,南下灵、夏今白城子E108°50′??N38 °,后避吐蕃之逼,使臣商旅乃由高阙东行绕经天德、振武今归绥、呼和浩特,取 太原入长安,迂回千余里,是亦非研究者所能相像。”6.“东北边塞,居庸今关、古 北今古北口、卢龙东晋至唐道出青陉,盖今青山口E118°35′??N40°25′、渝关 今山海关四道并出,而取途不详,今得历历指证。”7.“飞狐E114°35′??N39°35 ′之险,久著史册,而关隘之要,因时代而转移,中古北魏前期,尤为入塞第一要道 ,南北通使,君主南巡,皆所取途,朔代之雁门反居其次,此寓有经济、历史、地理之 意义,非一般读史者所能相像得之。”8.“剑南边区,诸道并出,而通南诏之青溪、石 门两道为著,此《蛮书》已著录者,前人考研,颇失粗疏,今皆详为比证,事乃大明。 ”9.“云南通安南交州之陆道,前人论者多家,皆以今红河线当之;实则取叶榆河谷, 今盘龙江。”以上所说,都是边区交通形势,关于内地交通,又有10.“长安、洛阳为 西东两都,交通至繁,沿途馆驿相次,榆柳荫翳,轩骑翩翩,铃铎应和,固唐代之第一 大驿道也。以云途程,必谓大抵与今陇海路相当,而实不然。自崤山以东,南取永宁 今洛宁东北、三乡镇西北,东循洛水,与今道异,与汉以渑池、新安道为主者亦异。 而两都间计程八百余里,置驿三十四五,今考其名号尚十得八九。他如长安太原道、洛 阳太原道、蓝田武关道、骆谷道、褒斜道、金牛道、荆襄道、太行东麓走廓道等,馆驿 名称亦颇有可考者。凡此馆驿多出于诗人之吟咏,而可考位其今地,亦出相像之外也。 ”严耕望还写道:“此外如褒斜、阴平诸道之名实,洛南三关、太行八陉之通塞,黄河 关津之建置,永济通渠之流程,三峡水运之兴盛,大堤商贸之繁荣,渤海海运之发达, 河套、代北水运之绩效,以及东南沿海海运之萌芽,诸如此类殆难尽列。”《唐代交 通图考》第1册,第3—5页。 《唐代交通图考》是20世纪中国交通史研究的最突出成果,也是这一领域最值得称羡 的学术成就,就对于以后中国交通史研究的影响而言,也成为学者公认的典范。“此书 已出版之五册,每册有若干篇,每篇研究一交通路线或一地区之交通路线。不但研究驿 道,次要之道路亦在研究之列。 断代交通史研究的成果,还有谭宗义《汉代国内陆路交通考》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 年,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陶希圣《唐代之交通 》台北食货出版社,1969年等。 在交通史学界影响相当大的全汉升的名著《唐宋帝国与运河》商务印书馆,1944年 ,以交通对于经济的作用作为论述的主线。作者因宋代经济史研究的突出成就,被看作 这一学术领域的开创者。当时漕运对于经济的意义,受到了充分的肯定。潘镛《隋唐时 期的运河和漕运》三秦出版社,1987年,鲍彦邦《明代漕运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彭云鹤《明清漕运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李文治《清代漕 运》中华书局,1995年等学术专著,也都对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乃至政治权 力的重要支撑的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有关漕运的研究有较为集中的成果, 体现出对这种交通形式的历史作用的特殊重视。 作为区域交通史研究的学术专著,陈小平《唐蕃古道》三秦出版社,1989年,蓝勇 《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黎小龙等《交通贸易与西南 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 997年等,都值得重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交通史研究成果,杨聪编著《中国少数民 族地区交通运输史略》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一书具有值得肯定的价值。在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往往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在特殊的交通条件的作用下,也形成了特殊 的文化条件。杨著汇集了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彝族地区、西藏、新疆、青海、 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交通史研究的收获,进行了有开拓意义的工作,只是论述各 地区古代交通的部分,内容比较简略。 在20世纪史学学术史上留有姓名的历史学学者,许多都曾经关注过中国交通史研究的 进步,发表过中国交通史研究的论著。例如,王国维《古行记四种校录》、《长春真人 西游记校注》《王国维遗书》经13册,商务印书馆,1940年,陈垣《大唐西域记撰人 辩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第1分,1930年,收入《陈垣学术论文集 》第1集,中华书局,1980年,收入《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的 《车服》、《塞路》、《徐福》、《禁巫祠道中》、《车与骑》等篇,岑仲勉《<西域 传>各国去长安及去都护里距表=《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顾 颉刚《<穆天子传>及其著作年代=《文史哲》第1卷第2期,1951年7月,黄文弼《两 汉通西域路线之变迁》《西北史地季刊》第1卷第1期,1938年2月,蒙文通《论古水 道与交通》《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7期,第2卷第3期,1934年6月、10月、《释古长 江下游之交通》《图书集刊》第5期,1943年12月,周谷城《西北交通之历史的考察 》《东方杂志》第41卷第11期,1945年6月,郑天挺《历史上的入滇通道》《旅行杂 志》第17卷第3期,1943年3月,收入《探微集》,中华书局,1980年,吴晗《传??过 所??路引的历史》《中国建设》第5卷第4期,1948年1月,唐长孺《南北朝期间西域 与南朝的陆路交通》《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于省吾《武王伐 纣行程考》《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1、2、3合期,1937年4月,刘敦愿《试论古代黄 淮下游之与江汉地区间的交通关系》《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 等,都是中国交通史研究的名作。这些论著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有些并不是直接以交通 史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其内容涉及交通史,甚至关系到交通史的重大课题;有些论著发 表较早,后来因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进步,若干论点显得陈旧,但是在当时却曾 经对这一学科分支的进步发生过不宜忽视的影响。 先秦典籍中所见“周行”“周道”,传统经学均以礼制道义为释,只有朱熹在《诗集 传》中解释为“大路”、“大道”。不过,在予政治文化以特殊重视的文化背景下,以 等级列位和道德准则解说“周行”、“周道”的说法占据上风,对古代交通建设有所肯 定的朱说几被淹没。顾颉刚曾经在《周道与周行》一文中推扬朱熹之说,并且有进一步 的论证《史林杂识初编》,中华书局,1963年。杨升南的论文《说“周行”“周道— —西周时期交通初探》《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2辑,1984年8月进一步明确 了“周行”、“周道”于交通史的意义,又以金文资料以为新证,指出“周道”应是由 周王室修筑,通往各地,联系各诸侯国的一种道路的专称。杨文又考定了当时由王室中 心地区通向各诸侯国的几条主要道路的大概走向,并且对于“周道”的特点及其设施也 有所探索。史念海《春秋时代的交通道路》《人文杂志》1960年第3期,收入《河山集 》,三联书店,1963年,陈盘《春秋列国的交通》《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集刊》第37本,1967年,是关于春秋时期交通史研究的力作。卢云《战国时期主要陆 路交通初探》《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对于战国陆路交通 形势的概况进行了总结。 对于汉代交通研究有开创作用,于中国交通史研究也具有经典意义的劳干题为《论汉 代之陆运与水运》的著名论文《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6本,1947年,从陆 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两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汉代交通的历史成就。作者指出,“西北高原 对河济文化之区势成居高临下,农艺之民艰于守御,有国者不得不悉其国力以防胡虏之 南侵。于是邦国之政事与军备皆北重于南,陆重于海;而西北之区遂为国家首善。然以 民族发展之方位言之,则经济发展之趋向在南而不在北,国防发展之趋向在北而不在南 。”“今于汉世水陆交通略述其大要,以见汉朝帝国虽赖陆运以维持国家之完整,供给 国防之军资,而缘海之地则海运常重于陆运。汉人非不明海事,徒以陆上危机大于缘海 。其间不能不有所轻重。”这样的论述,已经不是就交通论交通,而涉及了交通的社会 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作用。有关“海运”乃至“海事”之轻重的分析,甚至关系到我们 民族文化方向的宏观课题。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历程中成就特别突出的历史 时期。研究秦汉时期交通史的著名的论文,还有吕思勉《汉代亭传之制》《学林》第4 辑,1941年2月,王毓瑚《秦汉帝国之经济及交通地理》《文史杂志》第2卷第9、10 期,1943年10月,史念海《秦汉时期国内之交通路线》《文史杂志》第3卷第1、2期 ,1944年1月,收入《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孙毓棠《汉代的 交通》《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7卷第1期,1944年6月,收入《孙毓棠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1995年,武伯纶《秦汉车制杂议》《西北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陈 直《汉晋过所通考》《历史研究》1962年第6期,收入《居延汉简研究??居延汉简综论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等。 王夔强《宋代交通制度考略》《安雅》第1卷第4、8、12期,1935年5月至1936年5月 ,魏重庆《两宋时代之交通事业》《正风半月刊》第2卷第11期,1936年7月,邹逸麟 《宋代惠民河考》《开封师院学报》1978年第5期,王文楚《宋东京至辽南京驿路考 》《古代交通地理丛考》,中华书局,1996年等论文,说明了宋代交通的一些特点。 元代驿传制度的发达久已受到重视。当时驿传系统联系范围之广,为前代所未有。李 梦瑛《“站”与“站赤”》《禹贡半月刊》第6卷第6期,1936年11月、《元站与站赤 考释》《东方杂志》第40卷第9期,1944年5月,岑仲勉《天山南路元代设驿之今地》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1948年,收入《中外史地考证》,中华书局 ,1962年,潘念慈《关于元代的驿传》《历史研究》1959年第2期,陈得芝、施一揆 《“关于元代的驿传”一文的资料问题》《历史研究》1959年第7期,袁国藩《元王 恽驿赴上都行程考释》《大陆杂志》第34卷第12期,1967年6月,陈得芝《元岭北行 省诸驿道考》《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期,1977年7月,郭毅生《元代辽阳 省驿道考略》《北方论丛》1980年第2、4期等,都是有重要价值的论文。罗哲文《元 代“运筏图”考》《文物》1962年第10期,探讨了当时水运的具体形式。研究元代水 运的论文,还有张蓉初《元代大都粮食的运输》《中山文化季刊》第2卷第1期,1945 年6月,赖家度《元代的河漕和海运》《历史教学》1958年第5期,袁国藩《元初河 漕转变之研究》《大陆杂志》第27卷第4期,1963年8月等。 对于以往少有人注意的边地交通、少数民族政权交通,也有一些学者瞩目,发表过有 重要学术价值的论著。如黄文弼《古楼兰国历史及其在西域交通上之地位》《史学集 刊》第5期,1947年12月,收入《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方国瑜 《诸葛亮南征的路线考说》《思想战线》1980年第2期,收入《滇史论丛》第1辑,上 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冯汉镛《唐代马湖江通吐蕃路线考——兼考蒙古入大理的中 、西道》《文史》第30辑,1988年7月,辛德勇《史万岁南征路线重析》《古代交通 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张广达《吐蕃飞鸟使与吐蕃驿传制度——兼 论敦煌行人部落》《西域史地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杨铭《唐代吐 蕃——勃律道考》《西北历史研究》1987年号,三秦出版社,1989年,洛桑群觉、陈 庆英《元朝在藏族地区设置的驿站》《西北史地》1984年第1期等。 白寿彝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也以一定的篇幅论及交通,利用了交通史研究的成果 。以其中第4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为例,在丙编《典 志》的第4章《手工业技术》中,有“交通运输”一节,讨论了“陆路交通”和“水路 交通和造船业”。第7章则为《国内外交通》,其中第1节为“秦的水陆交通和直道、驰 道的修建”,第2节为“汉代水陆交通的发达”。第2节论述了“汉代交通中心向洛阳的 转移”、“汉代的陆路交通”和“汉代的水路交通”诸问题。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傅筑夫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凡5卷,其中4卷都专门列有 关于交通运输的专题。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章《秦汉时代的经济区及其变化 和发展》中的第2节,是“秦汉时代的交通和运输”。其中论述了一作为全国大动脉 的交通干线,二陆路交通的开发,三水路交通与漕运的开发,四管制交通的各种 制度。所论述的专题,大体覆盖了当时交通的各个主要方面。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2章《两晋南北朝时期几个主要经济区域的变迁》中的第3节,是“晋南北朝时期 的水陆交通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章即《隋唐五 代时期的交通》,在第1节“道路”中,论述了一官道,二地方道路的增修,三 通边区及外国道路;在第2节“运河”中,论述了一大运河及相关的运河,二地区 性运河;在第3节“漕运”中,论述了一盛唐时期的漕运概况,二中唐时期的漕运 概况,三晚唐时期的漕运概况;在第4节“交通制度”中,论述了一关津,二桥 梁,三驿、传、旅店。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章即《宋代的交通运输》,在 第1节“漕运”中,论述了一漕运对宋王朝的重要性,二汇集京师的主要运河及各 河负担的漕运任务,三主要运道与历朝漕运定额,四漕运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在第 2节“陆路交通运输”中,论述了一道路,二驿,三陆运。虽然没有对先秦时期 和宋以后历朝的交通状况进行总结,而且各卷涉及交通的文字体例不一、详略各异,但 是都是在相对成熟的研究基础上以认真的态度进行论述,篇幅总合已经超过12万4千字 ,阅读有关部分的内容,可以大略了解自秦代至宋代的交通史的概况。因而如果缀联傅 筑夫笔下的这些章节,几乎可以看作一部简明中国古代交通史了。 傅筑夫、王毓瑚编《中国经济史资料??秦汉三国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虽然是资料汇集,然而分类详明,编列之间,已经可以看到通过结构设计所体现的研究 功力。此后出版的傅筑夫编《中国经济史资料??先秦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则将“交通”列为第2章《经济地理》中的一节, 下有列目:一道路;二传、递、邮、驿;三水路;四海路。所收容资料的分量 ,远较《秦汉三国编》薄弱。 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的许多省市地方志中都有交通志。作为史志整理和研 究的成果,河北省交通厅史志编纂委员会著《河北古代陆路交通简史》河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6年出版较早,西安市交通局史志编纂委员会著《西安古代交通志》王开 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作为志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古代名都西安地区交通 事业的历史发展。其中又专置《西安古代交通文献汇辑》部分,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所附《考证》题下的22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许多都是西安交通史的专题学术论文。于是 全书与其他有关论著不同,既有资料价值,也表现出一定的研究水平。例如其中李之勤 《关于古代子午道的走向、改线和部分资料的考析》、《<读史方舆纪要>陕西省汉中府 <傥骆道>条校释=,李健超《长安细柳营》、《唐长安临皋驿》等论文,都以在中国交 通史研究中的学术地位而使全书得以增色。 中国水运史丛书的编写出版,对于中国交通史的研究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按照编写 规划,其中包括中国海港史、中国内河航运史、中国运河史等,也包括水运史中若干重 要事件和重要机构,如郑和下西洋、招商局史、民生公司史的研究。交通史志研究有关 论著的问世,有些收到比较好的社会文化效益,对于中国交通史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作 用,如彭德清主编,包括“古代航海史”、“近代航海史”和“现代航海史”三个分册 的《中国航海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 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几个关于经济史的问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经济史的趣味》读后经济史的趣味书评

《经济史的趣味》读后经济史的趣味书评

问题,经济史,作者,材料,教授,学生,数据,篇目,趣味,饥荒,恩格斯,中国,内容,成果,年代,故事,文章,时间,曼彻斯特,经济学家,结果,绿野仙踪,美国,课程,课堂,随笔,一个问题,不是一个,吉芬商品,东西可

2020-04-27 #短篇故事

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经济史,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学,英国,理论,问题,罗斯托,方面,模型,经济,学家,资料,人们,麦克洛斯基,新古典,结果,变化,观点,克拉夫茨,例子,技术,经济增长,分析,发展,著作,证据,领域,和托,戴维

2020-05-12 #长篇故事

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经济史,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学,英国,理论,问题,罗斯托,方面,模型,经济,学家,资料,人们,麦克洛斯基,新古典,结果,变化,观点,克拉夫茨,例子,技术,经济增长,分析,发展,著作,领域,和托,戴维,马斯

2020-06-22 #故事会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

钱穆,土地,经济,中国,农民,制度,井田制,钱穆先生,人民,中国经济史,公元,历史,问题,政府,经济思想,庄园,政策,时期,社会,司马迁,演进,两税,公田,均田制,土地制度,租庸调制,争论,发展,两税法,研究

2020-04-28 #故事阅读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

《中国经济史》钱穆——读后感

钱穆,土地,经济,中国,农民,制度,井田制,钱穆先生,人民,中国经济史,公元,历史,问题,政府,经济思想,庄园,政策,时期,社会,司马迁,演进,两税,公田,均田制,土地制度,租庸调制,争论,发展,两税法,研究

2017-09-28 #小故事

丁敏:我们的故事 — 中国40年经济史

丁敏:我们的故事 — 中国40年经济史

中国,国企,日本,中国制造,技术,企业,经济,市场,产业,利润,美国,问题,领域,工业化,投资,世界,库存,彩电,故事,房地产,网易,阿里巴巴,冲击,改革,消费,民企,产品,全国,国家,处方

2013-09-15 #长篇故事

财经工作者学习世界经济史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财经工作者学习世界经济史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研究,世界经济史,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规律,问题,对世界,国家,世界经济,各方面,中国,人士,历史,作用,时期,变革,发展规律,各行业,政经,近现代,金融创新,史中,索研,科技创新,东西方,两极化,个人,事情

2019-10-24 #故事大全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小岛经济学 讲了什么 用故事的形式以美国经济史为蓝本 加上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 小岛经济学 讲了什么 用故事的形式以美国经济史为蓝本 加上

小岛,经济学,政府,百姓,雪球,作者,美国,奥地利学派,故事,形式,经济史,权力,经济,读后感,蓝本,背景,能力,问题,发展,负债,凯恩斯学派,经济发展,人类,国家,宏观,居民,物价,理性,私人,通货紧缩

2017-05-1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