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101个佛教小故事1

时间:2020-09-24 04:00:01

相关推荐

101个佛教小故事1

故事1——世间什么是最珍贵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圣安禅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圣安禅寺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圣安禅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一千多年,有什么真知灼见?”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圣安禅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地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顿生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觉得一下子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这一日,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新科状元郎甘鹿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女儿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服。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圣安禅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了吧。”说罢,便和母亲离开了。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感觉?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圣安禅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把握现在的幸福。”话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地拥抱着……禅思禅悟:世上太多的人固执地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是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这是多么的不值得呀!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故事2——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阳光,所以我在晚上就打着灯笼出来。”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我自己!”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故事3——和尚之勇一个小村落里的几个年轻人非常喜欢调皮捣蛋,每每喜欢晚上装鬼吓人。一天,云居禅师要去村子另一边的洞穴坐禅。那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的离去了。第二天,他们问禅师:“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那不是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为什么这样说呢?”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他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禅思禅悟:当我们遇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时,首先要做到处变不惊,冷静思考。没有办法做到冷静,就谈不上勇敢。禅师即使在面对看似危急的状况时,也能够冷静地分析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从容应付他人的恶作剧,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一种大彻大悟。故事4——水中倒影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加牟尼说过这样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有一个富家媳妇,因为经常被婆婆责骂,便赌气走进林中,想自杀了结性命。自杀没有成功,她便爬到树上,想暂时安歇一个晚上。树下有一个泥塘,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这时走来一个婢女,挑着水桶准备取水,看见水中的倒影,以为就是自己,便自言自语地说道:“我长得这样美丽端庄,为什么替别人挑水呢?”立即打破水桶,回到主人家中。她对大家说:“我长得这样端庄美丽,为什么还让我干挑水这种粗活?”大家议论道:“这个婢女大概是被鬼魅迷住了,所以才会说此蠢话、干此蠢事。”也不理睬她,又交给她一只水桶,再叫她去取水。婢女重新来到池塘边,又看到了富家媳妇的倒影,便再一次打破了水桶。富家媳妇在树上目睹这发生的一切,忍不住笑了.婢女见水中的倒影笑了,便有所觉悟,抬头一看,见一个妇女坐在树上微笑,她容貌端庄,服饰华丽,非己可比,觉得很羞惭.释迦牟尼说:“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是因为世上有倒见愚惑之众。”于是释迦牟尼说了一首偈语:“末香以涂身,并熏衣璎珞。倒惑心亦尔,谓从己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己有。”释迦牟尼所说之偈,是从婢女误认富家媳妇之倒影为自己的角度来阐述的,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倒惑”。倒惑所看到的假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潜意识。婢女为什么会“见影谓己有”呢?因为在她潜意识中,就是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摆脱粗重的劳动。她上当了,她是上了自己眼睛的当吗?不是。她是上了自己求美之心,怕苦之心的当。禅思禅悟:世上有不少人容易受骗上当。骗子固然可恶,但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因而被假象所迷住,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故事5——心无外物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向他验证。慧忠谦恭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慧忠于是心中想到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三藏再次运用神通,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三藏满脸迷惑地说:“请禅师指教。”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禅思禅悟: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间世事的人,往往只能看见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质。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故事6——肉身佛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人面黄肌瘦。有一天,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吓得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法远平静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已有半年多了!”“给房钱了吗?”“没有。”“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一边为人诵经,一边四处化缘,得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禅思禅悟:在通往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类困难,此时只有那些从不放弃自己信念的人才会真正成功。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此成大事者必先苦心志。故事7——处世秘诀有一次,大学士黄山谷去拜访祖心禅师,见禅师日日轻松安稳,处处安详自在,黄山谷总觉得禅师有独特的处世秘诀未曾传授。一日,他们一起走在山坡上,道路两旁开满了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散发着香气。祖心禅师就问黄山谷:“你闻到花香了吗?”黄山谷望了望山路两旁盛放的栀子、茉莉、百合,再望望崖顶寺院周围满满绽放的桂花,忍不住称赞:“当然闻到了,太香了!”又过了一会儿,他们爬到一个小山峰上,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起伏,连绵不绝,白云缠绕,晚霞夕照。祖心禅师就又问黄山谷:“你见到这美景了吗?”黄山谷赞叹道:“此景有如仙境,让人流连忘返啊!”祖心禅师点点头,笑着说:“你同我一样地闻到了花香,见到了美景,所以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呀!”黄山谷一怔,顿时醒悟过来。禅思禅悟:处世秘诀,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方法和本领,而是眼前每一时刻的洒脱,和当下每一地方的自在。如果终日为一些俗念所负累,只会两眼不见、两耳不闻。闻不到美妙的花香,看不见动人的美景,领悟不到独特的处世秘诀。故事8——婆罗门与莲花据《大正藏》第三卷中的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名叫莲花,不仅人长得美丽,性格也很温顺,心地善良。可是,这个婆罗门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反而与家中的一个使女勾搭上了。两个人如胶似漆,就嫌莲花碍眼,千方百计想把莲花赶出家门。有一天,婆罗门花言巧语地骗莲花,说要一起到山上游玩。莲花信以为真,便跟随着来到山上。他们看到一棵优昙钵树,上面结着大大小小的优昙钵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波罗门便爬到树上,摘下成熟的果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面把几粒半生不熟的酸果子,扔给莲花。莲花说:“你怎么自己吃熟的,扔青涩的给我呢?”婆罗门说:“你自己难道没长手,没长脚?要吃熟的,你就上树来摘嘛!”莲花听丈夫这么说,便说:“既然您不肯给我摘熟果,我只好依照您的吩咐,自己上树摘了。”说着就爬上了树。婆罗门见莲花爬上树,觉得机会来了,连忙溜下树,找来一大堆荆棘野刺,堆在优昙钵树的根部。莲花着急地问:“您在干什么呀?这样我怎么能下去呢?”婆罗门却一声不吭,眼看野刺荆棘已把大树围得严严实实的了,婆罗门就扬长而去,心中暗暗得意:“这下子,可把她困死在树上,总算把这个眼中钉拔掉了!”莲花被困在树上,眼睁睁地看着丈夫走远了。她没有想到,丈夫会这么狠毒的对自己,这时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这时突然听到远处人喊马嘶,越来越近了。原来是国王带着大臣、武士出来打猎,经过这里。国王看见一个妇女在树上大声痛哭,树下围着许多荆棘,觉得非常奇怪,便让手下把荆棘搬开,把妇女扶下树来。国王问道:“你是谁啊?从哪儿来?为什么爬到树上哭?是谁把荆棘堆在树下,不让你下来的?”莲花哭着把丈夫怎么与使女勾搭,因而抛弃自己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有这样狠心的人,竟然把天仙一般的美女扔在荒效野外,还想置她于死地!”于是他把莲花带回王宫。回到王宫后,国王发现莲花十分聪明,口才好、见识又高,遇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不仅如此,她还特别精通各种赌博游戏,王宫内外的妇女来找她赌博,没有一个不输给她的。国王对莲花由怜生爱,把她立为王后。莲花的名声越来越大,四方的能人都来找她赌博争胜。再说婆罗门得意洋洋地回到家后,便与使女花天酒地地胡混。他家原有莲花主持,家务井井有条,现在他们两人每天好吃懒做,日益入不敷出,渐渐地缺衣少食起来。这时,婆罗门听说王后迷于赌博,常与人赌博争彩,不禁喜出望外,因为他的赌博技术也是很高明的。他想:这下我可以去捞一笔钱了。于是把家里的田产、房屋都卖掉,凑足赌本,匆匆来到王宫,要求与王后赌博。等到王后一出来,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王后就是曾被他抛弃的莲花。他知道莲花的赌博技术比自己还高明,这怎么办呢?想退回去已不行了,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婆罗门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心想:我们好歹曾是夫妻,只要她念旧日恩情,就会手下留情,让我赢的。便说:“好久不见,您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您的头发柔软光亮,您的眉毛像图画上的美女的一样,真是天仙也比不上您。您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的那些幸福的日子吧!”莲花说:“是啊!我忘不了你怎样曲意奉承家里的使女,而把我抛在荒郊野外。”婆罗门连忙说:“牙齿与舌头也有碰磕的时候,过去的事我真是后悔莫及,希望您不要再想那些事了,要想想我们在一起时的幸福时光。”莲花说:“我永远忘不了那棵果树与你扔给我的酸果子。不必多说,开始吧!”婆罗门无奈,只好开始赌博,可是他哪里是莲花的对手?不一会儿就输得干干净净,只好空着两只手,摇着脑袋走了。禅思禅悟:自己所种的恶果,终究要由自己来尝。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用善意来对待他人,那样才能够最终获得他人的善意。故事9——四个老婆有一天,释迦牟尼给他的几个弟子讲了个故事: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第二个老婆是他从外地抢来的,她格外美丽,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琐事,让他不用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是最忙的,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商人要出远门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老婆陪伴自己。第一个老婆说:“我才不陪你呢,你自己去吧!”第二个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去!”第三个老婆说:“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叹:“到了关键的时刻还是我的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释迦牟尼说“你们明白了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苦一辈子,死后却不能将它带走,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的;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宝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它永远跟随你。禅思禅悟:人的肉体、所拥有的金钱以及亲情关系,都是需要人们精心维护的,也是最终将与人分离的。只有天性才会永远与你相随,伴你左右。因此无论如何何时何地,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应该维护好自己的天性,永远记得“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故事10——逆子变孝《佛为老婆罗门说偈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的乞讨食物。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安享清福,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但没有想到,儿子拿到钱财娶了妻,不仅对我粗声恶气起来,还把我赶出家门。我实在没有办法,才向人要饭糊口啊!”释迦牟尼听了老婆罗门的叙述,便大发慈悲,对他说道:“您只要跟我学一首偈语,然后回家对您儿子宣说这首偈语,一定会改变现在凄凉的生活。”于是,释迦牟尼对他念了一首偈语,老婆罗门牢牢记住了这首偈语,回到家中,马上向家人复诵了一遍这首偈语。他的儿子听了,十分羞愧,连忙跪在地上,向他请罪,并连连说:“父亲啊,赦免我的罪孽吧!请您马上回家住。”老婆罗门回家后,儿子亲自替他洗澡擦身,为他换上崭新的衣服,还将他奉为一家之主,使他能够安享晚年之福。释迦牟尼所说之偈,正是对儿子种种忤逆行为的鞭挞。偈中首先叙述了老婆罗门对儿子百般宠爱,为了他辛苦赚钱,又为他聘礼娶妻。但儿子却忘记了养育之恩,不知道尊重老人,将父亲赶出家门。这就如老马没用了,就不给它麦子吃一样,不孝之子剥夺了老父在家吃饭的权利,他只能靠乞讨要饭以求活命。陪伴他的,只有一根拐杖。正是这些内容,震撼了老婆罗门儿子的心灵,使他万分羞愧,从此细心照料父亲,使父亲安度晚年。禅思禅悟:有些人对父母长辈很不礼貌,轻则谩骂,重则殴打,殊不知上行而下效,孩子长大了这样对你,岂不是自食其果?老人像挂在西山上的太阳,他们的光和热要消失了,作为晚辈更应行孝道,尊重他们现在还剩下的一片余晖。佛陀劝孝的偈语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年老的婆罗门也手持拐杖,挨家挨户的乞食。佛陀问婆罗门:“你已经很老了,为什么还要手执拐杖,挨家挨户去乞食呢?”婆罗门告诉佛陀:“我有七个儿子,这几年来,我一一为他们娶妻,并且把财产平均分配给他们。现在我已经身无分文,因此被儿子们赶了出来,无法生活,只得挨家挨户行乞。”佛陀告诉婆罗门:“我现在要为你说一首偈语,你能受持读诵,并且返回婆罗门大众中为儿子们宣说吗?”婆罗门说:“我能受持读诵偈语,佛陀!”佛陀便为他宣说偈语: 生子太欢喜,为之聚财宝, 各为娶妻子,而便驱弃我。 此等无孝慈,口言为父母, 如彼罗刹子,垂死驱弃我, 譬如马槽枥,满中置谷麦, 少马无敬让,驱蹋于老者。 此子亦如是,无有爱敬心, 弃我使行乞,不如杖爱我。 我今捉此杖,御狗及羊马, 行则佐我力,暗夜为我伴, 指水知深浅,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闻,是杖爱念我。意思是说,当年我生了儿子心里非常欢喜,为他们苦心积聚财富和珍宝,又为儿子娶得娇妻,但是他们最后竟然驱赶我,抛弃我。那些没有孝心和慈仁的儿子,只会嘴巴高挂着为父母设想的甜言蜜语,其实却像罗刹鬼的儿子,残忍得不理会垂死的父母。他们竟然驱赶我,抛弃我,譬如养马的槽里堆满了谷麦等食物,那些少壮的马不但没有丝毫的敬让,还驱践老马,这儿子也是如此,没有丝毫的爱敬心,居然抛弃我,使我沦落于街头行乞,不如拐杖能爱我。我扶着拐杖,还可以用来防范凶恶的狗和驾驭羊马;当我走路时,拐杖能助我一臂之力;黑夜里,拐杖能做我的伴侣;遇到水泽时,拐杖可以用来探知深浅;当我坐着时,拐杖可以帮助我站起来。拐杖有这么多的好处,使我受益匪浅,所以它真是比儿子还爱我。婆罗门把这首偈语背诵熟悉以后,就返回婆罗门大众聚会的地方,当着七个儿子的面,诵出这首偈语。七个儿子听后,惭愧不已,纷纷过来拥抱父亲,迎请父亲回家,为他沐浴盥洗,并换上好的衣服,从此孝顺恭敬。婆罗门万分感激佛陀的恩德,尊奉佛陀为老师,并供养佛陀上好衣服。故事11——拥有平常心一个小沙弥问一位得道高僧:“师傅,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高僧答道::“有。”“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可是,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呢?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高僧答:“当然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高僧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无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由此可见,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禅思禅悟:人们常因为功利心而疲于奔波,其实我们应该学会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世事,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才能活得更轻松。故事12——刮金救人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到荣西禅师面前,向他哭诉:“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上有老人需要供奉,下有孩童需要照顾,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永远记得师父的恩德......”荣西禅师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他如何救这可怜的穷苦人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手无策。突然,他看到了身旁镀了金的佛像。思索片刻后,他便毫不犹豫的攀到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乞丐,说道:“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那个乞丐看到禅师这样,于心不忍地说道:“我怎么能够收这样的钱。这是罪过呀,逼得禅师如此为难,更是让人于心何安!”荣西禅师的弟子也忍不住说:“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师父怎可拿去送人!这是冒犯佛祖吗?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荣西禅师义正词严地回答:“你说得对,可是我佛慈悲,他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更何况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这正是我佛的心愿啊!这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即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也是符合化的愿望的。如果我这样做要入地狱的话,只要能够拯救众生,那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禅思禅悟:做善事、有慈悲心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而应该付诸于行动。信念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地表现出对某种信念的坚持而忽略了信念的本质,那么对于这种信念的坚持也无非是种虚伪的表现。故事13——石头的价值从前,有一个孤儿,生活无依无靠,既没田地可以种,也没有钱用来经商,他十分迷惘和彷徨,整天过着流浪与乞讨的日子,没有人看得起他。有一天,他感觉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便去拜见一位高僧,向他求教。高僧把他带到一处杂草丛生的乱石帝旁,指着一块石头说:“明天早晨,你把它拿到集市去卖。但要记住无论多少人出多少钱要买这块石头,你都不要卖。”孤儿满腹狐疑,心想这块石头虽然不错,但怎么会有人花钱买呢?但是他还是抱着石头来到集市内,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叫卖石头。可是,那毕竟是一块石头啊,根本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又过去了,依然无人问津。直到第三天,才有人来询问。第四天,真的有人想要买这块石头了。第五天,那块石头已经能卖到一个很好的价钱了。孤儿回到寺庙里,兴奋地向高僧报告:“想不到一块石头值那么多钱。”高僧笑笑说:“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记住,无论人家出多少钱都不能卖。”孤儿又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一天、两天过去了,第三天,又有人围过来问,几天以后,问价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已被抬得高出了黄金的价格,而孤儿依然不卖。但是越是这样,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大,石头的价格被抬得越来越高。孤儿又去找高僧,高僧说:“你再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去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孤儿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到最后,石头的价格已被炒得比珠宝还要高。由于孤儿无论如何都不卖,更是被传扬为“稀世珍宝”。对此,孤儿大惑不解,去请教高僧。高僧说:“世上人与物皆如此,如果你认定自己是块陋石,那么你可能永远只是一块陋石;如果你坚信自己是一个无价的宝石,那么你就是无价的宝石。”禅思禅悟: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热爱自己,生命就有意义,就有价值。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每个人的命运也是由自己掌握的。是陋石还是宝石,要看自己的态度。故事14——泥中莲花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禅师,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得回答:“泥中莲花。”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禅思禅悟:人无贫富贵贱之分,每个人最终的人生都与自身的信念和追求相关,一句“泥中莲花”正是真实写照。故事15——居士与高僧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得十分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吧!”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而是非常自然地接过大碗就吃了起来,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了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连一点都不懂得礼仪!”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并且脸有愠色,便笑着问高僧:“高僧为何不吃?”居士见高僧一语不发,便恭敬地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的确有失礼之处。然而我将您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回到您的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叫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高僧答:“吃饭。“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为什么要那样做呢?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禅思禅悟:很多时候,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谦让客气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但往往违反自己的心意。殊不知礼仪只是一种形式,而拘泥于礼仪的形式不过是虚假的表现,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真谛。故事16——追求幸福的妙方佛陀在世时,有一位黑氏梵志来到佛陀的座前,两手拿了两个花瓶站在佛陀的面前,想把两瓶花奉献给佛陀。佛陀见了,对他说:“放下。”梵志以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立刻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梵志以为佛陀要他把右手的那个花瓶也放下来,所以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梵志非常不解地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佛陀,现在我还应该放下什么?”佛陀说:“我让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根、尘、识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有什么负担,没有什么压力,你就可以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了。”梵志抓了抓自己的脑袋,心想:“我真愚昧啊!我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放下’,为了精神的解脱和思想的自由自在。”他终于悟到了“放下”的真义——“放下”心中的一切贪欲、愤恨和妄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禅思禅悟: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如果我们都像佛陀的那样能够放下,便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放下、再放下”,可以说是一条追求幸福的妙方。故事17——一村菊香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凡是来寺院的人都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没有了菊花,院子里顿时黯然失色。弟子们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现在一棵菊花也没有了。”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一村菊香!”弟子们不由心头一热。眼前浮现出一村子菊花盛开的美好景象。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禅思禅悟:当你在惋惜自己美好的东西因为被分享而失去时,你更要明白你终将因分享而得到更美好的东西。一个人不能总想着自己,应该把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那样你才会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故事18——禅师的哑语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进境缓慢,难以突破?”禅师笑着说:“我来给你倒杯水喝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弟子提醒他:“杯子里的水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还能更多一些呢!”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您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禅师叹道:“说得有道理呀!其实不仅倒水如此,学业进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弟子听了心头一震,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其他的了!”禅师看他有所醒悟,便笑着说:“是啊!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倘若心中的那只本子装满了杂念,我们就会陷入精神上的老化,变得无法接受新事物,无法更新我们的所思所悟。学业的进境更是如此,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时常清理固有的思维,接受新观点,那么必然会难以突破本来的自我。”禅思禅悟:心就像一个容器,也有自己的容量。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你的心装了多少杂念?又装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呢?既然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如让我们的心中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而少一些忧伤与烦恼。故事19——舍得放弃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个方面强过别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有大学问的人。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可学业却没有什么长进。他非常苦恼,特地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年轻人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到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上了,恐怕我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了。”他抬起头凝望着大师说道。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啦,背着石头怎么可以登上顶峰呢?”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后走了。后来,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其实,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啊!禅思禅悟:舍得舍得,必须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放弃的。学会放弃才能活得轻松,才能有所获得。故事20——玩火自焚据《杂宝藏经》第十卷《婆罗门妇欲害姑缘》记载,其中叙说了一个媳妇欲害婆婆,结果反而自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欲情深重,心性淫荡,因为有婆婆在,便不能随心所欲。为此她想方设法要害死婆婆,表面上却装作孝顺的样子以蒙丈夫。她每天给婆婆端茶送饭,礼仪周到。婆罗门很满意,对妻子说“你这样做,真是一个好媳妇。我母亲年老体衰,全靠你照顾了。”妻子对丈夫说:“我这叫做世供’,能有多少东西给婆婆吃用?如果得到天供’,那可真是要什么有什么,生活才过得快乐呢!你知道有什么妙法,可以升天吗?”丈夫告诉妻子:“按照婆罗门的方法,投岩赴火,烈焰炙身,这样就可以升天了。”妻子便道:“既然有这样方法可使婆婆升天,又何必受世供’呢?”婆罗门听信了妻子的话,便在野外挖了一个大坑,堆上木柴,点上火以后,让其熊熊燃烧。又将母亲扶到大坑边,请来亲朋好友,鼓乐弦歌,尽欢而散,夫妇俩就将母亲推入火坑,自己扬长而去。幸亏火坑中有一个小土堆,母亲跌在土堆上,竟没有让火烧着。她设法爬出火坑,天色已晚,便想寻原路回家。路经丛林,一片漆黑,她很害怕虎狼、罗刹鬼等侵袭,便爬到树上躲避。过了一会儿,有一群盗贼偷了珠宝,在树下坐地分赃。天亮后,她从树上下来,见地上撒满香璎珠玑、金簪玉器,便不客气地一一捡起,满载而归。婆罗门夫妇见老母安然回家,又惊又怕,以为是起尸鬼,不敢近前。母亲便对他们说:“我升天后,获得许多财宝。”又对媳妇说:“香璎珠玑、金簪玉器都是你的父母、姑姨、姐妹交给我带给你的,因为我年老体弱,多了也带不动,说是请你自己去拿,可以拿许多许多。”媳妇听了婆婆的话,非常高兴,便也投身火坑之中,想去多取些财宝。她一入火坑,便被烧得焦烂,一命呜呼了。这是,天帝说偈道:“夫人于尊所,不应生恶意;如妇欲害姑,反而焚灭身。”禅思禅悟:玩火才会自焚,一个人不能起恶念、做坏事,同样也不应存有侥幸心理,做坏事可能会使你得到一时的好处,但必定损害你长远的利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101个佛教小故事1”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到发发发发发2022-07-08 05:52到发发发发发[辽宁省网友]202.14.246.103
    我是佛教徒这本书对我简直是宝藏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佛教智慧。
    顶32踩0
  2. 六道@鸣人2021-08-16 04:56六道@鸣人[江苏省网友]123.84.65.157
    这本书真很有意思每个小故事都能给人启发和思考很值得读。
    顶8踩0
相关阅读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的小故事

2020-08-07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经典小故事 因果故事大全

2020-08-07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故事

佛教佛法小故事

2013-03-31

佛教小故事 四则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四则佛教小故事

佛教心境的故事

2020-04-18

佛教小故事 四则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四则佛教小故事

佛教佛教小故事100则

2020-05-16